jiky` 发表于 2021-2-22 21:32:21

视频网站涨价,关影视公司什么事?


            
            文丨深响,作者丨亚澜、雪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以电影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股价的波动会和该公司制作/投资的电影强相关——当年押中大爆款电影《战狼2》,北京文化一路涨停,股价飙升;而今年《姜子牙》口碑不及预期,光线传媒便一路走跌。
            但以电视剧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股价则很少会与其制作的爆款剧集挂钩——去年年度“上头剧”《亲爱的,热爱的》捧红了李现,但其背后的主投资方华策影视的股价并没有因此迎来好运,不光是这部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也均未能在其股价上掀起波澜。
            虽然同为内容上游公司,但两者的境遇很不一样,仔细揣摩,这背后其实是商业路径的截然不同。
            电影直接To C(面向观众),好电影高票房=电影公司的高收入。如此一来,只要是电影足够好,那么就意味着收入的保障,经营的保障,发展的保障。
            而剧集/综艺生意To B(面向平台),在播出之前,内容生产方将内容卖给平台,之后的播出情况好坏便与内容生产者没有太大关系了。某券商首席分析师告诉「深响」:“电视剧不按最后是不是爆款来定价,而是按成本来谈采购价格。爆款最多能暗示下个剧可能会好卖一些。”另据「深响」了解,一些S级剧集如果在会员拉新层面有突出贡献,平台会给到一定的奖金,但额度有限。
            换句话说,To C模式下,内容直面观众,耕耘即收获;而To B模式下,平台承担绝大部分收益与风险,观众用眼睛与金钱的投票对内容上游并无直接的体感刺激,试想一个不直接对观众负责的内容,会是好内容吗?
            这也就解答了另一些疑问:为什么巨头们都在做产业互联网的To B生意,但内容行业却正在呼喊To C;为什么爱奇艺涨了一点点会员费,行业里几乎没有争议而是支持者众;为什么越来越多新公司能够通过直面用户的方式,快速出头。
            掣肘
            回溯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历程,以及中国移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弯道超车,免费模式是加速器,也在一路狂奔中埋下了副作用的种子——免费向用户提供工具/内容/服务,的确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飞快地完成跑马圈地的动作,但也让用户养成了免费习惯。显然纯靠“羊毛出在猪身上“的 广告变现模式并非良策。
            站在平台的角度,长视频平台必定不能只依靠To B模式发展。内容方把剧集卖给平台就算大功告成,一个完全toB的生意,播出好不好、用户反映如何,与制作方几乎“无关”——平台承担所有的风险。
            站在影视公司等内容生产者的角度,To B模式下,平台买单,掌握生死。另外,虽然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都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将与行业站在一起,但换位思考,影视公司若是不能直接To C,其在平台面前的底气,始终是有所保留的。
            “不能直接to C,就会导致自己被迫接受平台设置的价格天花板。平台承担了风险,当然就需要控制风险,这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易凯资本王冉如是警示。
            而站在用户角度,广告模式主导下的内容,更多是看广告主买不买单。“以前,一个剧拍得好不好、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是看广告主的喜好,毕竟他是金主。很大程度上,消费者能看到什么是由广告主决定的。”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告诉「深响」。
            好在长内容To C的风已经来了。
            在海外,Netflix十三年六次涨价,充分证明了用户对于为好内容直接买单的可行性,而迪士尼甚至专门成立了D2C部门;在国内,从2011年开始爱奇艺上线会员模式到《盗墓笔记》让会员数就地起飞,从网络电影率先分账到分账剧浪潮汹涌、PVOD(premium video-on-demand高级视频点播服务)如火如荼……以会员费为切入口的To C模式已经有了肥沃的土地。
            这种To C模式的变化也是必然趋势。
            “核心是要做大整个市场,让这个产业链的各个参与方都受益。”杨向华告诉「深响」:“我们视频平台的用户量、收入、会员数、会员收入增长了,我们内容合作方的收入也增长了,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预算资源去投资更高品质的内容。会员调价,包括一些其他商业模式的探索,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情况下,把这个市场的规模做到最大。同时把这些收益用来投资好的内容,让用户看到更多优质作品。”
            事实上,过去几年时间里,中国市场上无论是影剧综的质量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这背后其实也是预售投入的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付出的会员费用“值回票价”,并且每月不足20元的订阅价格,也明显和视频平台所提供的价值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因此,爱奇艺会员费的提价其实是改善内容生态环境的对应动作。
            而就在腾讯最近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谈及腾讯视频业务,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James Michelle)表示:“我们目前在这个服务上投入的资金要比之前的当年多很多,提供的高质量内容和自制内容也比以前多很多,而再考虑到中国的通胀水平,20元的收费其实现在已经是很便宜了。目前中国付费内容的价格其实是定的比较低的,如果时机合适,公司会调整价格,当然这个调整必须是公平合理的,也要视行业竞争情况而定。”
            视频平台会员涨价,不光是表面上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更是整个在线视频行业优化商业模式、追求行业长期发展的尝试。
            一个行业若无人买单,产业链条上无人获益,那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供给吗?
            新生
            但目前,光是现有会员费和单片付费是远远没有达到行业关键拐点的。
            一方面,现有会员费用不足以覆盖内容开支。
            杨向华表示,中国市场视频会员价格是美国平台价格五分之一,甚至东南亚泰国、越南单价都比国内高,而跟国内的其它服务,比如说音乐类等比,单用户ARPU值可以高到平均一个月几百块钱。一杯咖啡的钱,差不多买两个多月爱奇艺的会员。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则曾给「深响」算过一笔账:“3个亿成本的大剧,如果只靠用户收费,3000万人每人付10元才能打平。而现在市场里几乎没有一部剧能支撑起3000万会员拉新的。现在影视内容TOC的单片付费能力还不够,需要有人敢于去冲。”这对应的问题是用户买单意愿的内容临界线,用户愿意为多好的内容买单?愿意为好内容买多少单?
            另一方面,上游的影视内容公司对于To C时代的来临,显然没有做好准备。王冉指出:“中国影视产业,尤其是剧集和综艺产业的根本痛点是没有to C的能力。”
            这里的能力恐怕是指内容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保证内容的爆款性,换句话说,To C模式放大了收益,也放大了风险。如果片子够好,可能会瞬间盆满钵满;但如果内容失误,很有可能颗粒无收。
            To B模式虽然收益较为固定,但至少有人买单。而且过去To B模式一定程度上把内容价格抬得过高,两种模式下如何调整平衡内容价值的准绳是需要仔细思忖的。
            而基于对行业长期的价值判断以及产业的必然走势,内容创作者始终需要有勇气去迈出To C的这一步。它对应了更高的收益天花板,对平台更低的依赖,新势力弯道超车的更大机会。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健康To C模式下的各方:用户为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支持创作团队继续发展进化,创作出更多好作品;平台潜心做好连接器,同时也可以自制内容参与竞赛,生态正循环;内容上游用作品说话,匠心制作,无人注水,投入必有回报。
            这不就是长视频行业真正的方向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视频网站涨价,关影视公司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