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出六千余个“吵闹地点”,日本一地图网站有人欢喜有人反感
为帮助人们避开噪音,日本一网站制作了“道路族地图”,标出哪里有吵闹的孩子、大声说闲话的成人以及其他“让人讨厌的”人,虽然此举在这个“安静”文化深入人心的国度里颇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但也有评论指责其助长了偏狭心态,并为邻里间的矛盾提供了引爆点。“谁都可能被列入地图”
据日本《朝日新闻》17日报道,道路族地图是为追求静谧生活环境的网友量身定做的。“道路族”(Dorozoku)这个网络术语在日本专指于公众场合大声喧哗的儿童和成人,抑或不速之客。
该地图网站创始于2016年,据日媒报道,该网站目前已将6300个地区划为噪音“热点”。点击地图上的图标会显示相关区域的描述,比如“孩子们吵闹地玩球”,或是“他们的父母一起闲聊了好几个小时”。
《朝日新闻》刊文指出,阅读此类提示信息后读者的最大感受可能就是“烦人”:诸如“小学生年纪的儿童在附近不停嬉闹,全然不顾给附近邻居造成的折磨”,又如“虽然公园就在几十米以内,但小到学龄前,大到小学高年级的儿童都东奔西跑,高声尖叫”。越小的孩子越可能成为噪声的来源:一个婴儿可以让人“在早上7点过后不久听到哭声”,而幼儿园低年级的孩子“晚上和双休日都在大街上叫喊”。
创建并运营该网站的是一位匿名的在线系统开发人员,在回应《朝日新闻》的邮件询问时,这位40岁左右的男子解释了开办这一网站的原因:“我相信道路族问题一定程度上给街坊邻居造成了困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想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他还说,在他前居所门前的街道上也有吵闹的孩子,搅得他根本无法在家工作。他由此开始“提供信息,让用户可以搬到更好的地方”。
每日都收到几百条新噪音信息
《朝日新闻》报道称,很多刚来日本的人都对日本的“静”印象深刻,即便是拥挤的通勤列车上,也很少有人大声说笑。在公众场合,日本人也大多会保持安静。正因如此,道路族地图自然迎合了某些人的需求,他们认为这个网站“清楚地显示人在进入某些地区时可否承受儿童嬉戏的声音”,并可“帮助有儿童的家庭选房置业。”
不过另一些住家附近被道路族地图标出噪音源的人就不太高兴了。东京街边的一个儿童看护机构被网站标注为“儿童的声音太吵了”,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网站提到的时间段里,儿童会被带出来散步,并进行其他户外活动:“我不知道我们的机构会出现在网站上,这里开业五年多了,却从没收到过投诉。”
一名在这里接孩子的30多岁女性也表达了忧虑:“由于地址被标出来了,所以我担心有人会按地图来这里。”
正因如此,道路族地图网站的负责人目前正处于日本舆论的漩涡之中,有人指责他对儿童太不包容了,”儿童吵闹只是出于其天性。“
据报道,人们可以匿名在道路族地图上发布噪音信息,该网站每天都会收到几百起这样的信息,在经审查后便会被发布。该网站经营者表示,他已经删除了可能导致犯罪的个人信息和诽谤帖子,例如“女孩在池子中嬉戏”,“那里只有女孩”等。他说,在所有提交的信息中,这类因潜在隐患而遭删除的信息约占10%。
他还透露称,鉴于所提到的吵闹等问题已经解决,他还收到约100份删除信息的请求,“虽然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这张地图‘暴露了他们’,但很多人持续为噪音和其他事情所困扰也是事实。”
疫情期间噪音问题似有恶化
噪音问题专家、日本八户工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桥本典久刊文指出,对于邻居发出的声响是否属于“烦人的噪音”的判断,会由某个具体个人的孤独感、压抑情绪等心理因素决定。另外,个体在当下新冠疫情中的自身情况也影响其判断。原本随和的人由于疫情带来的紧张情绪,在保护其安静环境时也许会更加暴躁。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各地的噪音问题似乎有所恶化,而这与在家办公的人数增多并创下纪录不无关系。与此同时,2020年日本因疫情首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学校关闭,这也增加了“熊孩子”吵到邻居的概率。
桥本教授认为,在网上阅读道路族地图提示的人“会觉得他们的愤怒合乎情理,助长了偏狭心态”,“发布评论的人应该宽容,冷静地反思别人的行为是否真的有那么讨厌。”不过桥本同时也提议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孩子在户外玩耍时,确保其表现得不要太惹人嫌弃。
英国《卫报》在报道中还指出,由于日本现在深受少子化困扰,儿童对日本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在未来几十年日本需要更多青壮年劳动力,这样该国经济才可安然挺过难关。
2014年日本政府曾表示,不应该把儿童嬉戏时发出的声音视作噪声污染,当时关于究竟什么构成了听觉妨害的辩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日本政府此举是为了消除法律障碍,建立更多托儿中心,并鼓励民众生育更多子女,以应对日本的低出生率问题。彼时日本国内曾有一系列针对儿童吵闹的投诉,有人还阻止设立日托中心和托儿所。
2012年,东京练马区的居民就曾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要求一家日托中心约束吵闹的儿童。申诉人援引了一项适用于东京郊区的法规,禁止噪音超过45分贝(只比普通图书馆的声音略大一点),而儿童发出的噪音显然超过了这个限制。
不过,该诉讼发生后,东京郊区对法规作了修改,将儿童排除在约束之列,并鼓励居民们避免诉诸法律,以对话解决争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