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先生》:热情有余,留白不足,期待剧本的更多创新
电影院的陆续复工、放映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放宽,令大众的观影热情不断高涨。除了再映“老片”唤起美好的观影记忆之外,为数不多的原创新片更是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其中就包括主打“小而不同”“极致国风气质”的国产动画电影《妙先生》。《妙先生》因水墨、武侠、民乐等呈现独特东方美学韵味的元素,以及以伦理学经典的“电车难题”为基础的核心思想,从宣传阶段就备受关注。但出人意料的是,电影上映后,口碑呈现两极化,豆瓣上的评分一路走低。肯定它的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警示寓言,启发人们思考在这个险恶的世界里我们到底为什么还要守护善良。批评者却认为,电影在看似复杂的世界观升级过程中,偏离了深挖人性欲望的愿意,落入俗套,而更大的问题是剧本的“空心症”,叙事上的模糊与混乱让观影体验大打折扣,即便是为人称道的水墨画风也拯救不了故事本身的缺憾。
“十年饮冰,热血未冷”,对于尚处在从低龄到全龄、开拓成长阶段的国产动漫来说,选择成人向的创作本身就需要勇气,此前获得票房和口碑双成功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传统神话人物+3D动画形式”的结合,类似《大护法》《大世界》《罗小黑战记》《妙先生》这样的全新创作还是少数,如何打磨出真正的好剧本,中国动画人需要更多的积累和思考。
随着影院陆续复工,电影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的选项里,已上映的影片种类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仍以老片复映和国外电影为主,国内原创新片仅有《第一次的离别》《妙先生》《无辜囚徒》《抵达之谜》等几部。作为本年度最被寄予期望的两部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姜子牙》目前定档国庆档期,观众自然把观影热情转移到《妙先生》上。
虽同为成人动画,相比2017年大热国漫《大护法》的晦涩隐喻,《妙先生》的剧情并不复杂,甚至说可以“让每一位观众都看懂”。
《妙先生》的世界观的确突破了常规电影的认知。故事开篇便塑造了一个“杀好人救坏人”的方法论。“妙先生”不是一个人,它类似于万物之源,为了惩罚人类过度膨胀的欲望,创造了彼岸花。能激起人们贪欲的彼岸花只生长在心地纯良的好人身上,这种金色的彼岸花能使周围人被恶念所蒙蔽,从而贪婪堕落、饿殍遍地,只有杀死彼岸花的宿主,才能拯救整个村庄的人。
影片很有意思地以“三”为叙述量级,关键道具有三——彼岸花、火蝉蜕、冰纨玉,他们之中有着循环制衡的关系;寻找彼岸花的主要故事有三——孝子、萧笃、云香;主要对抗人物有三——丁果、殷凤、笑人,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拯救世界的观点,丁果相信“人性本恶,善者牺牲”,让宿主自愿选择牺牲,殷凤相信“人性本善”,所以不让宿主做出选择,在不知情的情况中死于剑下,笑人充满了对世界的怨念,想释放更多的彼岸花让坏人自相残杀,从而留下好人,也就是“牺牲大部分人拯救小部分人”。这样的世界观的建立让人们不禁想起那个著名的“电车难题”:牺牲谁?为何牺牲?善良本就是一种牺牲,那么善良到底值不值得坚守?这些有关人性善恶的思考令《妙先生》的深度高于别的电影一筹,更显高级的哲学趣味。
《妙先生》的背后是彩条屋的支持,这个先后推出过《大护法》《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昨日青空》等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的公司,在筹备《妙先生》的过程中也是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制片人易巧和刘敏力捧新人导演李凌霄,希望为人性纠结的影片带来一丝年轻人的朝气与冲劲。的确,《妙先生》在场景渲染上呈现出一种唯美、浪漫、亮丽的效果:千佛窟的古老神秘、彼岸花开的鲜红凄美、各种奇珍异兽所居住的天然环境……就连破旧贫穷的小镇也只是在房屋布景上做了修改,并没有因此改用灰暗压抑的色调。
充足的影片准备,暑假档的黄金排片时间,加上《大护法》时积累下来的观众缘,主打“小而妙”的《妙先生》本应该拥有不输于《大护法》的人气,但影片上映以来,豆瓣评分和影片口碑却持续走低,在观众反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说教”“失望”“剧情差”等等。
在前期宣传中,“成人黑暗动画”、“不思凡”、“《大护法》姐妹篇”皆是《妙先生》宣传营销的重点,然而观影之后才发现,知名动漫人不思凡只是创作巧思的灵感来源,真正构建起影片的是一位新人导演——李凌霄。这让《妙先生》在整体上与《大护法》有明显的区分。不仅画风变得明丽,故事地点也从单一的花生镇变为几个小镇之间的故事。《大护法》令人感到现实的复杂,而《妙先生》更多的是给予观众善良的坚守和希望。
不可否认,一部分观众是冲着不思凡的黑暗向风格而选择观影,希望看到又一部带有悲剧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然而在李凌霄的《妙先生》中,除了“杀好人,救坏人”的口号和部分卖身、贪婪的情节之外,整个故事处理得通俗简单,并没有引起观众想要“反复回味、反复推敲”的观影感受。
除此之外,更大一部分观众对于影片的不满意,在于剧本的薄弱,导致整部影片虽金句频出,但流于说教。角色的台词应该以角色本身的认知和剧情的发展作为出发点,而不仅仅是将导演想说的话借角色之口简单地陈述出来。“善良本就是一种牺牲,自愿牺牲,或者被人牺牲”,“有些事比生死更重要”,“信仰不是神,它从来不会拯救谁,而是你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来拯救自己”。这些话语单独看固然富有哲理,但当观众沉浸于剧情中时会发现,这些大道理在讲故事的时候并不适合频繁出现,一来会让观众忽然跳脱出剧情去思考金句本身内涵和与剧情的关系,从而导致观影情绪中断,二来正因为这种频繁跳跃的思考,反而削弱了这些哲理的力量,不少观众都会因为金句信息量过多而在影片结束后记不住,或疲于一次次地思考其中深意,索性全部放弃,最终一个新奇的世界观被剧本和台词所累,这样的效果也是观众不愿意看到的。
正因为《妙先生》想要表现的元素过多,导演李凌霄讲故事的能力遭受考验。整部影片在大体上的起承转合较为规整,角色故事也有层层深入的构思,但若要细细琢磨每个人物的特色,却显得扁平化。对于一部成人向的电影来说,主角之间善与恶、好与坏的区分未免太过低幼和粗暴,通过一段段观念输出,主角只成为了剧情发展和结局导向的工具人,在牺牲时缺乏人性的纠结。反而萧笃和云香这两个配角角色更有其复杂性。
萧笃虽然爱赌、爱耍小聪明,但他是为了养活一群孩子们而努力谋生。云香则映射了中国很大一部分女性的悲剧命运,善良隐忍的性格使她为了想象中的爱情和家庭和睦而被迫卖身,在得知真相后有过一瞬间的善恶转化,但最终归于善良。反观丁果、殷凤和笑人,他们的过往皆由闪回片段串联起来,在90分钟片长的时间里显得意犹未尽,这种交代方式不足以让观众产生心理认同,反而只成为了正义和邪恶的一个标志。尤其是一直冷眼旁观的丁果为何最后在牺牲萧笃时会表现出犹豫不决,这个为了转折而转折、为了温情而温情的情节设置没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虽能理解导演此时的用心,但更希望这些理由是由剧情发展而自然带出,并不是最后由观众们自己“脑补剧本”。
国漫除了每部作品特有的价值观之外,主打的特色便是中国风。但中国风并不是光靠场景的华美和中国元素的填充就可以做到的。中国的文艺作品历来有“留白”的传统,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亦可以用于电影作品之中。《大护法》虽然台词和剧本也略为观众诟病,但其留给人想象、讨论、揣摩的艺术空间却很大,这种留白的手法增添了影片的意味。而到了《妙先生》这里,导演急于向观众输出,热情有余,留白不足,填鸭式的灌输并不能满足现在观众的观影要求了。
总体来说,《妙先生》与李凌霄导演确实继承了《大护法》的创新精神,向大众展现了国漫的另一种可能,它有着浪漫的奇思妙想和制作精良的画面声效,妙先生最后对于人类还会引起新一轮彼岸花灾难的论断也适时地讽刺了现实。观众对于剧本的不满并不是真正的厌弃,而是希望今后的成人向电影和国漫能在剧本上多下功夫,激发作者潜力,呈现出更好的原创作品。
新媒体编辑 李凌俊
图片来源:电影海报、剧照
文学照亮生活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原标题:《院线转投网播的《妙先生》:热情有余,留白不足,期待剧本的更多创新》
阅读原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