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综艺太假?幕后编剧说出了真相
提到恋爱交友节目,大部分人会想到《非诚勿扰》,自报家门,匹配条件,心动爆灯,牵手即走。然而,当代年轻人,并不屑于这种“被安排”的老式节目,而是更喜欢“玩转暧昧”的恋爱真人秀。
试想一下,一幢大别墅,多位俊俏男女,共同生活一个月。不将年龄、工作、家庭等作为首要元素陈列,没有孟非一样的月老在一旁“添油加醋”,嘉宾们可以跟随自己的心,与不同对象接触。
视频前的你,可以开启“侦探”模式,脑补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线”,俗称嗑CP(Coupling或Couple,意为配对)。
看看张翰的表情,是不是嗑CP的你?/《心动的信号》
上周,《心动的信号》第三季大结局,有人为自己嗑到的CP“分手”而哭泣,也有人愤愤不平,搬出“到底有没有剧本”的万年追问。
事实上,受到日韩综艺的风格和形式影响,无论是竞技类真人秀,还是剧情类真人秀,其幕后都有着庞大的编剧团队,从选人到拍摄,从观察到剪辑,他们的身影也活跃在其中。
我们和《心动的信号》的编剧肖一聊了聊,也深入这档节目的背后,去追问当代人的嗑CP玄学与恋爱观。
所谓剧本,是由创作者和参与者共同完成的
“两个人约会可以吃冰激凌,也可以选择烤肉,我们在需求上会觉得冰激凌美一些,那就鼓励他们去实现这个场景。”在肖一看来,编剧们会帮助参与者做节目效果上的预判,遇到二选一或者三选一的时候,给出引导,但并不左右情感走向。
如果说影视剧的编剧是把故事完完全全设计出来,那么对于综艺的编剧而言,只是在参与者不能走的地方设置路标,或者在前进的路上设置更多体验场景。
在约会中,男生安利“大刀牛肝”给不吃内脏的女生,被吐槽上了热搜。/《心动的信号》
每一位素人嘉宾都会有单独的编剧来负责,他们从“海选”阶段就与编导密切沟通,了解嘉宾的特性,在“剧情”方面仅仅是“大方向和规则的设置”,比如不允许交换私人联系方式,不允许直接表白,在特定节点前完成几次约会……
拍摄的一个月内,素人嘉宾们在屋里屋外“生活”,肖一和同事们则在“小黑屋”里密切盯着各处的摄像头。
编剧们在一天天的观察里了解嘉宾当天的心态,并结合过往的表现,第一时间分析情感走向,而怎样通过调整规则来激发嘉宾们的内心和进一步的行动,则成了他们“猜猜猜”背后最考验功力的存在。
比如在《心动的信号》中,每晚大家下班回到录制的“信号小屋”,最后一件事就是通过特定的手机给喜欢的人发送匿名信息,不可以暴露身份,但可以表示好感与欣赏。
猜测心动线是处于观察室的明星侦探们的乐趣。/《心动的信号》
而随着嘉宾们越来越熟悉彼此,暧昧升级,这个环节会被“适时停止”,“嘉宾依然可以给心动的对象发送短信,但是对方收不到,那大家就会陷入思考,今天我是零票还是全票?我在对方眼中是否有魅力?相处这么久,别人对我的判断是怎样?”
在肖一看来,抓住巧妙的时间点,或是调整短信规则“只发不收”,或是在嘉宾陷入纠结时安排“朋友谈心”,在各种环节的“催化”下,嘉宾们能够得到鼓舞,进而以行动来求证自己的想法。
大结局之时,在嘉宾拿起手机,给导演组发送自己决定的前一刻,哪怕大家在“小黑屋”里争破头猜CP,在嘉宾们面前,也只能收起情绪,并不会做出剧透或干涉。
“因为任何介入对嘉宾而言,都不公平。也许有人一辈子也说不出喜欢,那是性格决定的,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作为素人的共情瞬间
如果说不加设限的节目制作,是《心动的信号》自带悬念与起伏的基础,那素人的不确定性,则可以解释节目传递的普通人心理。
嘉宾之一的琴心,目前在事业单位工作。她曾经在北京实习过,最后还是“回归现实”,选择了稳定的生活。平静的表明之下,也有着一个女孩不安分的心和焦虑一面。
在进入“信号小屋”之后,比起人气很高的姚沐希和自来熟的钟佩妍,琴心没有受到男嘉宾们的关注,觉得自己十分平凡。她会在朋友们面前显露出不自信的一面,哭着说自己“太胖了”、“觉得丑”。
这种不自信一方面来源于她倾心的男孩不喜欢他,另一方面也在于她对自己认识的不清晰。
走出自己世界的女孩,需要时间调整。/《心动的信号》
在网络评价中,人们喜欢用“琴心独自美丽”来形容对这个女孩的感觉,节目最后,她没能“配对”成功。但除了惋惜的情绪,更多人表达了对琴心的欣赏。
编剧们眼中,琴心是一个有着“恋爱脑”的小女孩,对于择偶的标准是“个子高”,在与心仪的男孩约会之时,她会挡不住自己的开心。但随着与其他人的相处,琴心不断意识到自己判断标准的单薄,也学着敞开心扉,与有着更多人生经验的男嘉宾分享生活体验,还收获了姐妹情。
她开始享受过程。于是,大家看到了在电竞游戏中开挂的酷女孩,也看到哭完用美食治愈自己的普通女孩……
真人秀相比较过往的节目,最大的不同就是把人物的复杂性呈现在镜头面前,而素人的出身与人生经历,比起高高在上的明星,与普通人的接近性更强。
“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心动的信号》棚内明星嘉宾丁禹兮用“养成”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所看到的节目。
第二季男嘉宾威廉曾经在面试阶段反问导演组,“为什么你们选择我来参加节目?”对于这个问题,经历过成百上千次面试和多阶段筛选的肖一认为“很复杂”,比起抛出逻辑清晰的标准,她用“做朋友”的词语来形容节目与嘉宾之间的互相选择。
“有的素人比较内向,需要长期观察才能了解他,有时候,他们也会面临节目播出后承受的各种压力,我们需要做好心理疏导。”
诚然,我们无法撇开综艺效果去评判这些素人与CP,但当他们结束录制,回到各自的生活里之时,那些改变自己和他者的瞬间也已经形成。
第二季节目中,倒酒的威廉与“情敌”赵琦君火药味十足。/《心动的信号》
威廉出现在第三季最后一期节目里,他卸下一年前的拘谨,脱掉西服,轻松地与嘉宾们互动。他说:“我现在,更愿意多听别人去讲话了。”
真情实感嗑完CP,然后呢?
在这一季《心动的信号》中,肖一对藏族小伙扎西彭措比较有感触。
彭措比较快地明确了自己喜欢的女嘉宾姚沐希,眼神都挪不开她。在肖一眼中,他是千方百计想要早下班回家见到希希的痴情男孩。
但同时,彭措认为自己的年龄与女生相差甚大,如果作为稳定的对象来交往,确实有压力。以经历来看,他更趋向于找一个能够在成都定居的“适婚对象”,而非漂泊的人。
家人朋友对于姚沐希的年纪和经历都“存疑”。/《心动的信号》
“我们对他说,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只要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就好,如果不尝试,你并不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肖一希望节目能够启发人们在感情中多沟通,“最后表白之前,你任何的交流,都是被鼓舞的,负担太重,就会限制自己。”
事实上,彭措的内心挣扎,正是《心动的信号》这类节目折射的当代婚恋观。
与传统的婚恋节目相比,恋爱真人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们与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保持适当距离,用精致的包装、高颜值的参与者和粉红泡泡弥漫的约会来带给人们以关于爱情的浪漫想象。
但素人交友模式又不会过多地远离普通人的社会思考,这其中包含传统中国婚恋观念中的“门当户对”、很多情侣都会面临的“信任考验”,或者是男性在交往中忽略女性感受等问题。
这些元素,似乎都在作用着视频前的观众们,通过恰到好处的距离来建立起观看与审视的愉悦感。
虽然彭措与姚沐希在节目中“牵手”,但现实中他们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对于频频让大众上头的CP线,肖一也会关注,但她更习惯把嘉宾们当成是从小看到大的各类文学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或人物形象,“所有人在谈恋爱的状态里都是类似的,去展现最好的一面,让喜欢的人多看自己几眼,这种真情实感,观众可以感受得到。”
而当生活真正归于现实,当时间、精力成本成为人们在情感关系中不得不考量的因素,粉红的泡泡一个一个被戳破,肖一还是希望人们可以在嗑CP的同时,也给自己多一些迈出去的机会,适当减轻负担,去寻觅波澜不惊的生活里,那些不经意的“心动时刻”。
注:文中肖一为化名。
END
文 | 钱雨朦
图 | 吴绿怪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