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长论文受质疑事件:3 篇论文作者承认用错图
截至目前,Bik 尚未将曹雪涛团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提交给期刊。她说自己仍在集中精力阅读更多的论文,一旦发现问题,会随时发布到网站上。
全文 2882 字,阅读约需 4.5 分钟
▲南开大学校长回应被指论文造假:正检查原始数据 对论文真实性有信心。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11 月 13 日以来,美国微生物学家 Elisabeth Bik 在国际匿名科研评审网站 Pubpeer 上发表文章,质疑曹雪涛参与完成的超过 50 篇论文伪造图形、图片。
曹雪涛是国际知名免疫学专家,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1 月 17 日,在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他位列新增的 24 位中国院士之一。
▲曹雪涛。图 / 视觉中国
Bik 说,她在 5 天内看了超过 350 篇曹雪涛参与完成的论文,并把发现问题的超过 50 篇论文发在了 Pubpeer 上。这些论文中,不同组别的实验数据间有着“令她难以置信的相似之处”,包括蛋白质印记、流式细胞术的分析结果等。这些被质疑的论文,有超过 40 篇的通讯作者为曹雪涛。
这些论文中,最早的发表于 2004 年,最近的发布于 2018 年,涉及的刊物不乏影响因子(显示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数字越高则水平越高)高达 16.562 的美国《Blood(血液)》期刊。
11 月 18 日 0 点左右,曹雪涛在 Pubpeer 上公开回应,称会立即和团队及论文合作者采取措施调查,并仔细检查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
随后的 2 天内,有 6 篇论文的作者(5 篇论文的第一作者,1 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针对此事作出回应。截至目前,有 3 篇文章的作者表示,论文中确实用错了图片,导致文内图片重复。
北京时间 11 月 18 日下午,Bik 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她对已有的回应表示满意,但认为仍有数十篇论文中的疑点需要解答。
━━━━━
“我只是提出疑问,并不是指控学术造假”
Pubpeer 信息显示,这些被质疑重复的图片,往往来自于同一篇论文。
对此,Bik 解释,这是因为她主要依靠肉眼观察,但也会借助一些图片扫描、标记工具,“这些工具会协助我从同一张图片中寻找出 ‘ 克隆 ’ 的部分,但我还是会擦亮眼睛,自己判断。”如果疑似“克隆”的部分并不明显就算了,但如果她仔细观察后还觉得有问题,就会标记下来,放在网站上。
比如,2004 和 2007 年发表的两篇论文都使用了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的图片,两篇论文中各有 4 组和 1 组图片的细胞落点完全在同一个位置。但 Bik 表示,在流失细胞术中,就算是重复测量同一样本,细胞也不会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上,因此每次拍到的图片一定是不同的。“虽然我没做过流式细胞术,但跟做过的人聊过。他们告诉我,实践中不可能出现重复的结果。”
因为依靠肉眼观察,Bik 很难同时记住多个图形,所以观察到的几乎都是同一篇论文中的相似图片。但她也找到了一两例不同论文中的相似图片,分别在 2003 年、2004 年发表在不同期刊的两篇论文中 —— 相似的是两处肌动蛋白检测图形。
在 Bik 圈出问题的图片中,很多模糊不清,仅凭肉眼难以完全确认相同。她说这是因为 2005 年之前图像摄影技术不高,当时的实验人员要找摄影师来拍摄,论文中的图片分辨率也很低。
▲ Elisabeth Bik 在社交网站上持续更新自己的发现。网络截图
Bik 承认,自己无法百分百肯定图片来自于复制,她只是找到相似之处并提出疑问。她解释,自己无意暗示图片完全一样,也不想指控曹雪涛学术造假或有不规范的学术行为。
但 Bik 同时表示,在论文里,每张图片都要支撑最后的结论。如果改动图片,论文的学术可信度就会受损。她很难判断被质疑的图片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或许是实验人员不小心用错了图片,但我无法判断他的初衷。”
针对 Bik 的质疑,曹雪涛在 11 月 18 日凌晨的公开回复中表示,“基于目前的分析和从同事、同行中得到的反馈,我想说,我仍然对我们团队的论文的有效性和科学结论的强度抱有信心。”
3 篇论文作者承认错用图片
据美国《The Scientist(科学家)》杂志介绍,Bik 致力于学术打假,过去 5 年中,她花费超过 5000 小时对不同论文进行检查,最重视的就是论文中的图片造假。2014 年在研究了两万多篇论文后,Bik 发现,其中的 3.8%—— 也就是将近 800 篇论文存在伪造、修改实验图片的问题,这中间就包括曹雪涛参与的 3 篇作品。
据 Bik 介绍,此后,她把出现问题的 3 篇论文报告给了期刊,一年后,期刊对其中的一篇论文公布了勘误。
这篇被勘误的论文涉及图片错用,这与她最近找到的问题论文有相似之处,“勘误意见说,在 2005 年 10 月 15 日发表的论文中,采用流式细胞仪、蛋白印迹法、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得到的 5 个图片,分别是 1A,3B-E,4,5A 和 5E 都是错误的。”
此次针对 Bik 的质疑,截至发稿时,至少有 3 篇论文的作者承认错用图片。
18 日凌晨 4 点,一篇被质疑论文的第一作者 ——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刘书逊在 Pubpeer 上做出回应,表示论文中的一组数据图片确实复制自另一组。
刘书逊解释,论文中序号为 3D 的图片内,一组数据被错误地复制到另一组中,还有一组实验数据引用错误。刘书逊称,他们已与发表论文的期刊进行了沟通,之后会发布更正后的数据。
11 月 18 日晚 9 时,在一篇 2018 年发表的论文下,第一作者 Liu Xiang 表示,在 Bik 提出的三点疑问中,确实有一处为图片错用,“因为(两张原始图片)看上去太像了,所以错误地插入图片,导致了这个问题。”
11 月 19 日上午 10 时,一篇 2019 年发表的论文被承认出现同样的问题。文章的第一作者 Zhang Hua 承认,论文中的肺部 H&E 染色图片错用到另一处,属于无心之失。Zhang Hua 同时提供了原始实验图片,并表示之后会通知期刊进行修改。
对于上述论文作者的回应,Bik 表示理解。她说实验图片很多,实验人员不小心用错可以理解。但她仍然期待作者们对其他论文给予回应 —— 毕竟总不能每一处错误都是用错图。
但有些被质疑的图片,Bik 认为,可能不是用错的问题,“我发现,有些流式细胞术的图片不是整张相似,而是局部相似 —— 这意味着,或许某些图片被部分截取、挪用到另一张图中了。”
▲曹雪涛在 Pubpeer 网站的回应。网络截图
此外,Bik 曾质疑一篇论文中的肌动蛋白印记相似,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涛涌。11 月 18 日凌晨,陈涛涌在 Pubpeer 上回应,称图片取自不同实验结果,只是看上去相似。他同时提供了未被用于论文的数组高清图片作为证据。
Bik 还质疑了另一篇论文中相似的小分子核糖核酸的微阵列图片,该论文第一作者署名为 Lin Li。11 月 18 日,Lin Li 在 Pubpeer 上表示,相似图片截取自热图(heatmap)结果,像素较低,而图片在论文中需要转换格式,因此分辨率更低。她在回复中附上了实验数据,称该实验数据与热图中的数据一致。
对于陈涛涌、Lin Li 的回应及相关证据图片,Bik 称尚未详细检查。但她表示,自己对陈涛涌的回应是满意的,她的疑问或许可以被解答。而 Lin Li 论文中出现问题的图片是两张热图的局部,放大观察时,这两处相似点几乎只有几个像素。Bik 认为,有相似之处可以理解。
截至目前,Bik 尚未将曹雪涛团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提交给期刊。她说自己仍在集中精力阅读更多的论文,一旦发现问题,会随时发布到网站上。
11 月 18 日,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中国工程院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我们已经了解到网络上有关曹雪涛院士的投诉,我们会调查处理这件事情,但是进一步调查处理也需要花时间,具体以什么形式展开调查,目前暂时还不掌握最新情况,只是说我们(中国工程院)肯定会调查。”
新京报记者 庞礴 编辑 滑璇 校对 刘军 用错图片?如果是我殚精竭虑很多个日日夜夜做出来的图片,请放心,我在使用对应的正确的图片的时候,如果有往次实验的类似结果图片干扰,我会比分辨同卵双胞胎还要用心,岂能用错? 用错图片?如果是偶然一次还能说得过去,如果是很多次,则无论如何不能以“误用”、“失误”敷衍…… 再看下,是不是论文的名字也用错成自己的了 玩瞎了 用气功麻醉,真心疼当时做手术的患者 都不是第一作者! 气功大师的学术界代言人 理科生文字游戏玩的溜啊 无意暗示?提出疑问?为了个什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