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搞笑 发表于 2021-2-15 16:46:48

中国传统服装民国篇(九)——新潮流学生装,中国校服的高光时代

民国校服,中国校服最美的时代。
校服初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白衣黑裙,清新亮丽,微微的收腰,流淌着少女腰间若隐若现的妩媚。那敲到好处立领,别致的斜襟,沿袭传统,中国味十足,知性,高雅又不失活泼,俏丽。正如同豆蔻年华的少女,那般美好。



民国校服,接轨之易,教会学校功莫大焉。最经典也最多见的女生图片,当数林徽因身穿北京培华女中校服,拍摄于1916年的那一帧。林徽因那年12岁,培华正是教会贵族学校,那样的美,至今惹人遐想。
从来上层贵族在生活上往往更容易与普世潮流接轨,校服也是一种反应。而民国那个时候,特别是早期,新式学堂甚少,能入者大抵非富即贵,穿得起校服,等于亮明了身份。在封建尚未褪化的年代,这身份就意味着特权,特到可以欺压平民,而且,校服不同于官服,越界则违法,所以,有些无赖之徒,便“模仿学生装束游行市中,借为欺压平民之具”。直到当局出面严禁仿穿。



仿穿校服惹是非,仿女学生服更惹是非。女子校服从表面上讲因与传统服饰迥异而自称时尚,更深一层说,女子能入学堂,实属凤毛麟角,官员们甚至更加高看一等,认为女学生之人格极为尊贵,更加不容效仿,尤其不容妓伶效仿。然而,无论从追求时尚以及自占身份的角度,最乐于效仿的偏偏是妓伶。所以,民国时期,当局对效仿女子校服的行为是履行严查的。
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和时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对女子校服的保护,成了保护落后。也让女学生们颇为不满。那时,女学生的装束,大有日新月异之势。有的女学生想改变一下,添点色彩,即被讥讽为新旧参半的奇装异服;闺中女子想效仿一下,也被批驳杂不纯。只准单一素色,或极浅的蓝色。以为只有这样方才能显其真美。除了色调,连面料也给框死了。要求不尚华丽,不外洋纱麻纱之类。这种外洋纱,便是廉价的尼龙布,风行一时即被贱弃,可仍被要求女学生穿用。



随着被北伐的成功,国民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可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沿自封建末期的女子校服似乎也要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了。当时的观察记录说,女学生装之风尚,随着革命成功,“多矫枉昔日‘蒙蔽装’而过甚,使腰身异常狭小,全部如锦帛。如此曲线玲珑,凹凸有致,让人爱恨交加。爱的是青春期女子穿上特有的青葱美丽,恨的是前凸后翘,有如欧洲中世纪古装,反觉其负累。紧接着,让人更爱更恨的旗袍也引进了校园。不仅如此,连下摆长短,袖子的款式,也就着女学生们的喜好来,下摆提高一寸,袖子仿照西式,这样便可以跑跳自如了。这是因为革命赋予了女学生新的象征—象征了当时被解放后的新女性。



在革命的旗帜下,妓伶的形象也一度被赋予革命色彩,在服饰时尚上,终于可以与女学生携手并进了。比如说,中国女子的传统服装没有曲线感,现在则是力求曲线美的。而推动这一原动力的两种人便是女学生和妓伶们。前者是有革命性的,认定某种样式的服装是美好的,就大胆的穿起来;后者是有诱惑性的,力求曲线美的显露,以图吸引她们所希望的对象。这两种人物是不一样的,但她们的服装则朝着一个趋势走。真所谓殊途同归,硬要有个区分,可以说女学生的新装更容易推行到大家闺秀里面去,妓伶的服装易于推行到一般妇女。然而,这个界限实在不能分清。



女学生装在民国,算是赶上了好时代。男学生装更是直接成了国民革命军军佐军属的标准制服,南京卫戍部队整肃军纪第一条,便是“军佐军属,不谙陆军理礼节者,不准穿长袍,一律着学生装。
如今,在描写民国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女学生。或蓝或灰的上衣,或直或褶的裙子,淡雅的如四月的天空,那般的明亮清澈。
内容参详:更生《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旗袍的旋律》《民国衣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服装民国篇(九)——新潮流学生装,中国校服的高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