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出身,出来开汽修店,他们是如何打败汽修同行的?
作者 | 吴小平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据《汽车服务世界》报道,综合“天眼查专业版数据”与“高德数据”来看,后市场目前修理厂总数在60万左右。
与此同时,行业有专家断言,未来5年近三分之一的汽修服务门店将消失。而这个观点,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得到了部分的验证。
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及行业寒冬的双重影响,仅单一平台上一共就有2.6万家汽服店转让。其中,1季度转让数量将近1.1万家;2季度转让数量将近1.5万家。
不过,即便是在如此的恶劣环境之下,依然有很多区域性汽修连锁发展得顺风顺水。
《汽车服务世界》曾报道过许多优秀的区域连锁老板,其中三个有着相同的从业背景,分别是苏州和信行总经理朱文明、汇捷车管家董事长冯恩相、京心达汽修连锁创始人张心波。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老板在创办汽修连锁之前,都曾有过在4S店工作的经历。
朱文明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毕业,属于名副其实的科班出身。在苏州本田4S店工作4年之后,还相继在丰田与奔驰4S店担任售后服务站站长的职责。
直到2010年,内心怀揣创业梦想的朱文明,正式决定单干,踏入创业的道路,成立了和信行。
冯恩相也是科班出生,在学校汽修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了一汽大众4S店,从修理工开始做起。
由于不喜欢修车,他在修了两年车之后,转而去做接待,从服务接待到服务经理,最后做到了售后总监。2010年,从4S店辞职,并创立了汇捷车管家。
张心波从汽修学校毕业以后,就进了4S店工作。2006年,他离开4S店,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开了第一家京心达汽修店,专注大众专修。
如今,三人所经营的汽修连锁,已经在当地具备一定规模,颇具影响力。
11年后,朱文明开了3家门店,以中心店+分店的模式布局。门店覆盖的服务半径也非常远,方圆5公里的车主占比仅为20%, 80%的车主距离门店10公里以外。
同样是在后市场创业11年之后,冯恩相如今坐拥43家门店,门店类型包括以钣喷为主的一站式的大店、以维修保养为主,做精做深快修快保店和以洗车、换油等常规保养为主的社区店。
15年后,张心波开了5家社区店、1家钣喷中心店,年产值超4400万。
以下是朱文明、冯恩相及张心波在接受《汽车服务世界》采访时,道出的从4S店辞职之后开汽修连锁的相关经验。
定位豪华车专修,
10公里外车主占80%
·采访人物:和信行朱文明
·门店坐标:苏州吴中区、工业园区和相城区
朱文明是科班出身,江苏淮安人。
1997年,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毕业的朱文明,进入了苏州一家汽修厂,成为了一名修理工学徒。
3年之后的2000年,彼时已经拥有3年维修经验的朱文明,在看到《苏州日报》刊登的一则广汽本田招聘信息之后,通过面试,最终成为了苏州第一家广汽本田4S店汽修工。
在进入4S店工作之后,他就给自己设立了清晰的职业目标:1年之内将自己的技术提升到师傅的水准,2年之后要成为维修组长。
凭借努力,在本田4S店工作的4年时间里,朱文明一路从普通的修理工,做到维修组长、直至售后总监。
2010年,他萌生了创业的梦想,便正式决定单干,成立了和信行。
创业初期,由于资金紧张,朱文明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判断,将和信行定位于专修日本车。
“豪华车的营销成本比较高,客户的信任与门店的成长周期也比较长,如果将和信行定位豪华车专修,很可能20万花完了门店还没有实现盈利。所以,我们当时就定位专修日本的丰田车,一方面是营销门槛比较低,另一方面是我之前的一些经验使然。”他告诉《汽车服务世界》说。
和信行第一家门店正式营业的第一个月,进厂台次高达200多台,营业额达到20万多,半年之后单月营业额可以稳定在60万左右,公司已经实现盈利。
不过,因为日本车质量稳定,基本没有什么中、深度维修,业绩始终无法突破,公司发展进入瓶颈。
于是,朱文明立即决定转型修豪华车。
转型之后的和信行凭借每个月一场主题的营销活动,新增客户每月基本都保持在200+,其中有一个月新增高端车入厂台次397台。经过半年左右发展,在第二年全年就实现了1300万营业额。
目前,在和信行现有的3家门店中,其中吴中区门店属于中心店,项目设置比较齐全,包括维修、保养、钣金喷漆、美装等;而工业园区店和相城店则分别以美装、维修与洗美、快速保养为主,不再刻意追求门店项目的全面和大规模。
朱文明表示,和信行高品质的服务让门店服务半径超出了3公里的范围。
“我们对服务品质的要求非常高,每个项目都有清晰的标准。同时,门店覆盖的服务半径也非常远,方圆5公里的车主占比仅为20%, 80%的车主距离门店10公里以外。”
此外,面对由于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以及4S店加强对售后服务重视带来的客户减少、进厂台次下滑的困境,朱文明主导门店进行了各种集客营销活动。
第一,和信行每月都会展开一次主题不同的营销活动,依靠“以老带新”的方式实现客户引流。
第二,依靠保险引流。和信行完全将保险设计成引流的产品,客户购买保险之后,除了返手续费,还会送保养和会员卡,通过加大客户营销的力度,将保险变成一种获取新客户的有效方式
关于集客营销,朱文明强调,“首次来店的二次回厂率”是衡量成效的重要指标,锁客是最终目的。
“目前大部分维修厂的‘客户二次回厂率’数值在30%以下。我一直都强调集客不如待客、待客不如锁客。维修厂需要为首次来店的客户设计一个完整的体验流程,只有将客户转化成我们的终身客户,才会最终产生价值。”
独创单店股东模式,
通过合伙人制度+商学院+教练技术培训
打造团队
·采访人物:汇捷车管家冯恩相
·门店坐标:云南昆明及地州市
2004年,冯恩相从学校汽修专业毕业,进入了一汽大众4S店,从修理工开始做起。
由于他本人不喜欢修车。2010年,从4S店辞职之后,在当时独立售后还未兴起的云南,冯恩相创立了汇捷车管家。
创业之初,冯恩相和其他创业者一样,面临没资金、没背景的困境。
他凭借其在4S店工作七年,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及客户资源,以单店股东的模式将其他创业者的资源和力量汇聚到汇捷车管家。一方面降低了车管家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团队的积极性和战斗力也在无形之中得到大幅提升。
冯恩相表示,汇捷车管家未来三年内将解放500个老板,帮助500个老板,致力于打造一个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大的众创平台。
“这个众创平台链接了用户、创客乃至友商,让众多有识之士参与到车管家的事业中来,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获益’。”
除了独创的单店股东模式,在员工的培养和管理上,汇捷车管家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员工培养:前期,汇捷车管家与云南的职业学院深入合作成立的汇捷商学院,把应届毕业生招进如汇捷商学院,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实习;中期,汇捷车管家会开设管家班,植入车管家的理念和模式,穿插到教学与实操的过程中去。等到这些学生毕业时,就可以无缝衔接,将他们纳入到汇捷车管家的体系当中。
员工管理:员工管理最主要的课题是让团队具有凝聚力,让所有人思想统一。车管家在教练技术的团队培训课程上花费了将近300万,依托教练技术培训体系来打造内部团队。
冯恩相认为,通过合伙人制度+商学院+教练技术培训,打造出坚韧并具有强战斗力的团队,是汇捷车管家的核心竞争力。
定位奔宝奥专修,
油卡客户的留存率高达80%以上
·采访人物:京心达张心波
·门店坐标: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
从汽修学校毕业以后,张心波就进了4S店工作。2006年,他离开4S店,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开了第一家京心达汽修店,这一做就是15年的时间。
一开始,京心达主要做的是大众专修。到了2010年,镇上很多人开始换车,他的很多客户换成了奥迪,由于两款车型(大众、奥迪)很多配件及维修技术相通,京心达顺利的走上了大众、奥迪维修的道路。
2012年以后,来京心达修宝马、奔驰车的人也多了起来,京心达的业务开始进一步拓展;到了2014年,京心达“奔宝奥专修”的业务模式正式成型,张心波也开出了自己的第二家分店。
自此以后,京心达走上了连锁的发展之路。
在京心达,新店不只是分店,而是老店的分车间,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开业就有活。
原因有两点:
1、京心达的新店,都是由老店员工参与投资的。
2、新店的客户,刚开始都是由老店转移过去的。
张心波强调:“目前,京心达所有的门店都是我跟店长一起合伙开的,这样其实降低了员工自身创业的风险。比如我们的2号店,是1号店店长跟2号店组长共同投资的。而因为有员工投资的因素在里面,他们会更加用心的做好新店。”
关于集客引流,张心波表示,油卡是京心达主要的留客项目,更是核心的集客引流项目。“我们不自己做洗车,洗车是外包给其他人的,油卡是我们最有效的入门项目。”
据张心波透露,京心达没有会员体系,也没有专门做过会员管理,油卡客户就等同于会员。
“购买油卡以后,客户每一次保养的费用大概在300多元,这样的价位在当地来说,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并不算便宜,但是客户还是愿意来。京心达的油卡客户大概有4000多个,留存率高达80%以上。”
通过门店选址引流,也是京心达的一大特色。对此,张心波还总结了一套成熟的选址心得。详见文章《洗车外包,集客靠油卡,客户留存80%以上,京心达张心波:我们的新店开业当月就盈利》。
张心波表示,“门店位置是摆在第一位的宣传,位置好本身是最好的获客方案。 把位置选好,不用怎么营销,就有客户上门。”
此外,采访过程中,张心波告诉《汽车服务世界》,2020年突发的疫情,门店的营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利用这次疫情的空闲时间,张心波对员工做了以前没有完整时间去开展的、更为系统的培训动作。
“疫情期间,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在线下做培训,尤其是狠抓流程。从最基础的开始,接待流程、换油流程、补胎流程、定位流程、进店流程,包括项目等,全部做了系统的培训。”
4S店出身的汽修老板,
在连锁道路上做对了什么?
相较于互联网新势力连锁品牌纷纷抢滩一线、新一线的市场,快速增开新门店,4S店出身的汽修老板,很显然更深谙在大城市经营连锁的利弊。
从利好层面来讲,大城市在人口密度、车辆保有量及物流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大城市昂贵的租金、严格的环保政策及用人成本等等,都让他们最终望而却步,退居在二、三四线的小县城,实现自己的连锁梦。
此外,与依靠资本推动、快速扩张的互联网新势力连锁品牌不同,他们在开店的节奏上十分谨小慎微,把握有度。
朱文明11年仅开了3家门店,张心波15年开了5家社区店和1家钣喷中心店,冯恩相开店的数量稍多,已有43家门店(这其中只有25家是直营店,另外18家是加盟合作店),相较于“百城百店”的野蛮扩张模式而言,也不算太多。
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上还具备一些其他共同属性,最终让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脱颖而出。
第一, 差异化定位
行业部分汽修老板存在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线城市人均收入高,高档的豪华车保有量多;二、三线城市由于经济存在差距,在门店的定位上更适合修中低端车。
但是,和信行和京心达却打破了这种认知,以豪华车专修为主。
不过,他们虽然都是定位以豪华车为主,但是两人转型的初衷略微有所不同。
朱文明是因为自己在正式创业之前,曾有在丰田、奔驰4S店担任过技师、售后服务站站长的职责,对豪华车市场比较熟悉。最终,促成和信行的定位。
而张心波自成立京心达之后,目睹了镇上越来越多的豪华车,且门店的客户在2012年以后以宝马、奔驰为主,于是京心达“奔宝奥专修”的业务模式正式成型。
第二, 注重引流
和信行和京心达根据门店自身的运营状况,各自展开了不同的引流集客。
和信行的老板策划了名目繁多的集客营销活动,比如每月都会展开一次主题不同的营销活动,依靠“以老带新”的方式实现客户引流,还有依靠保险引流,将保险设计成引流的产品,客户购买保险之后,除了返手续费,还会送保养和会员,将保险变成一种获取新客户的有效方式。
京心达如今的王牌集客项目主要是“油卡”买2送1,买3送2。油卡是京心达主要的留客项目,更是核心的集客引流项目。按张心波的说法:京心达的油卡客户留存率高达80%以上,目前油卡客户数量大概有4000多个。
此外,京心达还充分利用门店选址进行引流,尽量将新店开在上下班车辆进出多的小区附近。车辆使用频率高,背后代表的则是车辆的维修保养概率高。
第三, 实行合伙制
汽修连锁的持续扩张,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对人才的依赖。为此,汇捷车管家和京心达都实行了合伙人制度。
汇捷车管家创立之初,冯恩相就召集了3位合作伙伴,依靠合伙人及背后的资源整合,着力打造车管家品牌版图。
单店股东模式是汇捷车管家的一大特色。汇捷车管家每个单店的核心岗位,都是股东,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
而据张心波强调:“在京心达,员工只要是想开店,就可以跟我一起合作开店,这样其实降低了员工自身创业的风险。
在这样的开店思路下,京心达可以做到新店几乎开业当月就盈利。
第四, 重视员工培训
在培养员工方面,汇捷车管家和京心达主要是热衷培训。
汇捷车管家成立了汇捷商学院,将车管家的理念和模式,穿插到教学与实操的过程中去,对应届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实习。等到这些学生毕业时,就可以直接录用。
京心达的张心波在空闲时间,对公司员工进行了接待流程、换油流程、补胎流程、定位流程、进店流程,包括项目等全面、系统的培训。
车商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