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以上的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你的教育正把孩子养成仇人
原标题:50%以上的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你的教育正把孩子养成仇人最近,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心情很复杂。
北京市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有超过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其中一个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这其中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调查结果。
父母给予了孩子最多最大的爱,但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却是强烈的反感,这种极大的反差,除了让人担心,更让人反思。
到底是什么让中学生对家长产生如此大的反感呢?
大部分父母不懂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期发生的变化,不是导致孩子叛逆、疏远、蛮横的全部理由。
孩子为什么青春期变化如此之大,和他们12岁之前的教养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岁以下,父母的话是黄金,孩子12岁以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这个道理按字面上理解其实很通俗易懂,但是却鲜也有家长能做好孩子12岁之前的教养责任。
不重视家庭教育, 不懂家庭教育成为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最大阻碍。
举几个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来说:
爱孩子没有边界
不少中国家庭的父母,对儿女的爱缺乏分寸,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管学习生活,方方面面事无巨细的照顾,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犯错,姑息迁就。
父母以为这样是爱孩子,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长大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狭隘,缺乏见地,更甚者,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唯成绩论
父母对孩子成绩期望过高。
“你考了多少分,排名第几?”
“就知道玩,还不写作业?”
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经历过这些“灵魂拷问”。
考好了,家长乐呵呵的,孩子能拥有各种奖励;考不好,分分钟屁股都能开出各式各样的“花”。
当然,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社会对于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多数父母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会不断向孩子唠叨考试成绩以及各种排名。
但如果父母将这种压力和焦虑全盘灌输给孩子,只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过度的控制欲
回想起之前因为疫情被迫待在家中的那段时间,看到一个年轻女孩的微博博文,讲述了妈妈如何把她逼得濒临抑郁,回忆起这段文字真的令人感到窒息。
妈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呢?
在家里,白天不允许她睡觉,睡觉了就会骂她懒,睡觉时又必须像清醒人一样回答她的问题,不然又是一顿骂。
自己做饭,会遭到冷嘲热讽,不允许做失败,否则就是浪费粮食。
不仅如此,说话还不能说疑问句,必须说感叹句,疑问句就是在质疑她,她不允许质疑。
话说错了还不允许道歉,她会说:
如果道歉有用,那要监狱干什么?还不能反驳,否则她就会无休止的骂下去。
妈妈干涉着她的一切,为她挑衣服,进她的房间不敲门,在学校每天晚上强制要求她打电话,而且态度还不能不好。
她早已不是小孩了,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一个20岁左右的成年人了,还生活在这种密不透风的控制之下。
字里行间浸透着绝望,最后一句话更是让人心疼。
“我不知道这是人间还是地狱,新冠肺炎都没有她可怕。”
家变成了地狱,是时刻都想逃脱的牢笼。
母亲比病毒还要恐怖,一点点侵蚀着她的心灵。
一个成年的孩子,将自己的母亲描述的比新冠病毒还可怕,不得不说父母控制欲真的在一点点强逼着孩子走上成为“仇人”或做些极端事件的道路。
其实有时候思考过一些事件后,真的不得不赞同那句话:父母在等一句“谢谢你”,而儿女们在等一句“对不起”。
孩子渴望爱,父母也乐于给予他们的爱,既然有了一个有爱的开头,何不共同谱写一个温暖的结尾?
千万别因为“爱”,把孩子变成了仇人。
正所谓:既然相爱,何必相杀。
愿每一位父母与孩子,都能给爱找一个更好的出口。
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只如你所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