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鱼123 发表于 2021-2-17 14:26:44

为这位中学生的勇气点赞,看他救人背后严谨的逻辑和思维

记者 金浩文
一个月前,今年高一的盛晓涵在回家的路上,通过心肺复苏手法,抢救了一名心脏骤停的老人。

出院后,老人通过现场留下的模糊的照片,找到了这位在现场不愿留名的中学生。无数人,为这位新时代的中学生点赞,也有很多人表示,其实我们都学过CPR(心肺复苏术),但如果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能够做到像他一样,临危不乱,勇敢地施救吗?或许我们无法给出肯定的答复。

盛晓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读过的每所学校都设有急救课程,就在今年的10月初,他们还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救护包扎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其实,目前上海的各所中小学都已经普及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在盛晓涵曾经就读的徐汇区教科院实验小学,学校有开设有一个名为“红十字”的兴趣小组,卫生老师在这个兴趣小组上会教学生们突然出血应该怎么用三角巾或者毛巾进行包扎,区里每年也会举办包扎比赛,学校用“以赛代练”的方式让学生们掌握足够扎实的技能。

教科院实验小学的校长吕捷表示:“盛晓涵作为社会的小公民,有这样的责任意识,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值得我们学习,但这是有前提的,因为这毕竟是属于医学救助的一个范畴,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的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向他一样实施医学救助,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乐于助人的意识和愿意帮助别人的善良。”

其实,技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用不用,或者什么时候用取决于我们自己。

施救过程的思考 没有那么简单

面对媒体的镜头,盛晓涵回忆了自己的施救过程:

“我看到一群人,后面还有一个大叔托着他的腰在给他拍背,没想到摸了他的皮肤,已经有点接近室温了,我想不对,这个人肯定有问题,我摸了摸他的颈动脉,发现他的脉搏十分微弱,几乎微不可查,那么我觉得这肯定是心脏的问题了,可能并有呼吸道被卡住的问题,于是我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尝试了几下发现他并没有吐出任何东西,那么我想肯定是心脏方面的问题,我就把他放倒在地上,开始给他进行胸外按压。

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对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身上进行胸外按压,我发现自己在按压过程中没有机会去做人工呼吸了,所以我叫旁边一个老大爷来帮忙,让他实施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在救护车来之前,他的自主呼吸已经恢复得很好,但是我担心出现问题,于是持续地进行按压,直到医护人员来到我的身旁,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可以放手了’,我才交给他们来处理后续的事情。”

在盛晓涵的这段话语朴素的描述中,其实向我们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施救者严谨的思维过程和专业技能:

首先,他来到现场后第一时间看到了一位无意识的老人,并且现场已经有人在以处理食物噎住的手法对老人实施抢救。在这时,他可以选择在一旁静观,看看抢救是否有效,但是盛晓涵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上前查看了老人的颈动脉,发现十分微弱,在医学中,心脏骤停的症状之一就是“触颈动脉或股动脉无搏动”。因此,盛晓涵判断出老人可能是心脏方面的问题。

记者向医生咨询了解到,儿童和老年人心脏骤停的原因除了心源性因素以外,还有窒息导致的心脏骤停。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把窒息的异物解除之后才能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

所以盛晓涵在判断老人存在心脏骤停的问题后,首先采用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以排除异物窒息的可能性。

在实施心肺复苏之前,他发现老人的脸呈淡紫色,因此敏锐地判断出“老人出现问题刚刚一分钟左右,否则他的脸应该呈现更深的紫色”。因此盛晓涵决定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因为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事实证明盛晓涵的判断是正确的。

在最重要的心肺复苏实施阶段,盛晓涵发现自己由于第一次对一名生命垂危的人实施抢救,自己在全力进行胸外按压时没有办法同时为老人做人工呼吸,因此他请身边另一位老人帮忙,与他配合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双人心肺复苏的一个难点在于,两名施救者必须配合默契,吹气必须在心脏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可以想见,在当时的情况下,盛晓涵与另一位老人一定保持了冷静和有效的沟通,心肺复苏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在盛晓涵的描述中,他连续做了5~6分钟的胸外按压,而在心肺复苏的最后,休克的老人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但是盛晓涵并没有就此停下来,因为心肺复苏应该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

勇气和能力同样重要

盛晓涵在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当有一个人倒在路边的时候,如果走过去的人都觉得:他是不是要讹我?我是不是会亏钱之类的,社会就输了。

而如果走过去的人想的是:我应该怎样帮他?他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那么,这个社会就赢了。

我们之所以为这位中学生点赞,不仅仅是因为他挽救了一名陌生人的生命,而且是因为他拥有一名合格施救者所具备的全部理论知识,同时有着临危不乱的镇定和见义勇为者的果敢。

有的时候

我们欠缺了一点点经验

或许

有的时候

我们欠缺的是上前一步的勇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这位中学生的勇气点赞,看他救人背后严谨的逻辑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