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历年薪50万:我如何完成职场逆袭
现在我回头想,我是真的想学一点东西,想在某个领域变得专业。这种变化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甚至超过升职加薪。在我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我发现没有人给你发工资了,你才会客观地去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人能拿出来给客户报价的能力。口述|郑晶
记者|黄子懿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3期
33岁的郑晶身上有几个标签:高中学历、酒店服务生、英语好、外企总监、年薪50万、自由旅居。这些标签连起来,就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偏科生,从自己的英语专长切入,一路“逆袭”的职场故事。
英语帮她绕过学历的高墙,打开了职场大门,但在这扇大门中,只有一门技术型的特长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以及超强的自我驱动力作支撑。正是这些软性的素质助推着她一步步往前走。
△
郑晶从自己的英语专长切入,在职场一路“逆袭”
以下是郑晶口述:
我是2005年高考失败了,考得很不理想。江苏卷满分150分,我数学只有60多分,严重偏科,只能去上非常普通的大学和专科。成绩出来那天晚上,我妈问我要不要复读,我想了一晚上,觉得天天做题太痛苦,就说不想念书了。
我是单亲家庭,跟妈妈长大。家里条件不差,但从小我妈很忙,没怎么管过我,我一直是放养。上中学时,我妈很少去开家长会,考试卷子都是我自己签上她的名字,最后一年我妈要去开家长会了,她到了学校都不知道我在哪个班,所以我从来都是自己作决定。我妈也觉得自己不好说什么,就尊重了我的选择。
我有很强的紧迫感:如果直接找工作,我有什么优势?我给自己列了一下:我年纪比较轻,外形还行,英语不错。这注定了我只能去服务行业。当时《扬子晚报》上有很多招聘广告,我就一个个看,看到了酒店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南京的喜来登酒店,我应聘的职位是大堂服务员,算是除客房清扫之外最基础的职位,高中学历也够。面试官是一个精干的女总监,她跟我聊下来觉得挺好,说看我五官端正,身高也够,工作内容不复杂,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她怕前厅接待量大,我一个小姑娘没有经验,适应起来太慢影响工作,就安排我去了人比较少的行政VIP楼层做接待。
行政楼层的客人几乎全是长住酒店的外籍高管,刚好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回头来看,可能我妈对我的教育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上小学时把我弄去了周末的英语辅导班,让我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当时南京一个公园里有英语角,每周会有一两个外国人过去。我胆子比较大,每周去跟人家瞎聊,每个礼拜学会几句对话这样。语言就是这样,哪怕词汇量很小,只要你敢说,基本都是能沟通的。我就这么练出了一口美式口语。
我被安排在行政酒廊做一个小前台,酒廊提供自助早餐、咖啡和酒水,很多客人是常住,混久了会比较熟。这份工作收获挺大,了解到了职场待人接物的一个基本腔调。看着这些高管,我会提前去网上查他们的公司,趁机问他们做什么业务、办公室在哪里之类的。
我一问,人家就会说“你是想换工作吗”,我就顺口问他们说:“我如果去你们公司能做什么?”对方一般就说做行政岗或销售助理之类的。那时候我就知道,要进入正规职场的话,我可能得从行政做起。所以在这家酒店没多久,我离开了。酒店工作看着光鲜,但也辛苦,要论资排辈。那些年纪比我大的同事,可能要干10年,才能当上前厅的一个副经理。
我决定去上海,一边在浦东的喜来登上班,一边找其他工作。我住在浦东一个合租房,600块/月,房子隔出5间,住9口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上厕所洗澡都要靠眼疾腿快。今天我早上6点起床,或许能清静地在厕所蹲10分钟,明天就会发现别人宁愿少睡20分钟,也要抢在你之前。当时有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女白领,为了攒钱买房子也住合租房隔间里。我就老跟她打听外企见闻,问面试流程之类的。
我目标很明确,想进外企。2006~2007年那会儿,大家心中的好工作,还是听起来光鲜亮丽的外企白领。有那么一两个月,我狂投简历都没有回音,可能80%~90%的外企,招一个前台都要本科学历。直到有一家陆家嘴(10.540, 0.00, 0.00%)小金融公司找我面试,总经理直接面我,问我英文怎么样,给他说一段。我说完后,他说:“你只有高中学历,能说成这样?肯定是背的吧。”我很受打击,觉得他蠢,但也意识到学历对我影响非常大,如果我不去改变别人的看法,它就会一直影响我。
后来我又投了一家公司,在邮件里额外写了一段,说我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梳理了一下我的想法、能力和规划。比如,前台工作跟在酒店几乎差不多,但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的等等。后来我才知道这叫Cover Letter,这个邮件让我得到了另一个面试机会。
这家公司是做出口贸易的德国企业。面试的行政主管是一个瑞士人,算是我职场中的一个引路人。他问我想来公司做什么,我说,前台是很基础的工作,虽然我没有任何专业背景,但我希望自己能学习公司的业务,以后有机会去业务部门。瑞士人听了很高兴,说“期待你在这里成长”。这家公司是一个家族企业,他们的企业文化就是希望员工能在公司长待,鼓励员工在不同岗位做。
前台工作非常闲,除了接电话和接待客人、分发快递信件,就没什么事。但前台会管公司的邮箱,会收到很多客户询价、供应商的推销邮件,再转给各个部门。那时候,我多数时间都在研究这些邮件:是什么样的客户和供应商发来的,卖什么产品和价格,网站有哪些信息?靠这种很零散的积累,我花了几个月,了解了公司的基本业务。至少我经手的邮件里,我大概能知道某个产品的价格、订单量多少、一般接触客户时该使用什么话术。我也会抓准机会跟其他同事聊天,在他们拿快递或等客户的时候,问一些业务上的鸡毛蒜皮事。因为问得多,时间长了,我也大概了解每个部门在做什么,最近有哪些新动向。
不到半年,采购部门有同事离职了,他们要我发新的招聘信息。我就主动自荐,说我除了对出口流程不太懂之外,其他的事我也可以做,比如给客户询价、给供应商评价、如何报价等。部门主管一听,就给我做了面试,我就这样成功转岗了。
进入正式岗位后我才知道,很多时候在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真的不会教你东西。他们没有时间,也不会花时间教你如何从零开始。我上班第一天就问一个同事,我该做些什么?他扔给我一个订单,说帮我查一下ETA是哪一天。“ETA是什么?”我顺嘴就问。同事就说:“你不会自己查吗?”
大家当然知道你不懂,但不懂的前提是你得自己先了解一圈。我学到的一点就是,工作中永远不要问我应该怎么做,而要问得非常具体:我现在做到前面4步了,卡在了第5步的某一点,这时候我该怎么做?别人才会给你讲。或许是,你不去问,就默默地做,做到某个点上领导等不及了,就会过来主动跟你讲应该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方法。
我的感受是,大部分的工作,对于依托在学历上的专业技能要求是不高的,更需要的是人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有了这些能力,你才能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我转岗去做采购时,需要了解国内某些产品工厂如何分布、价格怎样,之后才是去学怎么做出口。而这些东西在公司内部是能找到的。那时候我就经常加班,下班后就留在公司,把所有历史订单记录全拿出来,一张张地翻,一点一点地琢磨。
郑晶的感受是,大部分工作对学历上的专业技能要求是不高的,更需要的是人的综合学习与分析能力。
我在这家公司待了五年。表面上的收获是熟悉了出口行业,但更多的还是一套方法论,我摸索出来了一些接触新东西、新行业的学习方法。现在如果把我丢到一个新的行业里,我是不会慌的,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也有基本能力去接触行业里的人,怎么说话、怎么写邮件、怎么提要求。这些软性的东西,可能某些程度上比硬性的人脉要更重要。我后来换工作都是换行业,所以人脉用处不大,而这些软性的方法论却是大有裨益的。
2012年前后,全球经济不好,出口萎缩,公司订单很少,天天上班没事干,靠少数国家的老客户维持。那时候淘宝很火,一开始大家都上淘宝,网管就把淘宝关了。这之后大家就没事做,有人真的就盯着屏幕也能睡着,你睡着了公司也不管,只要是盯着屏幕就行了。
那时候我就想离职了。因为公司老牌,我们的客户要么是老客户,要么是集团内部的,几乎没有人有跟新客户打交道的经验。我参加了几次行业峰会,发现原来大家在聊的都是怎么去接触新客户。虽然公司整个运作一致,但对于个人发展是很不利的。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无足轻重的螺丝钉,你采购来,别人卖出去。所以我就觉得公司再舒服,再可以养老,也不能待下去。
我找工作跟一般人不一样,学历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大公司有足够资本只要211、985本科以上学历。我去硬冲,肯定也冲不进去,所以索性排除了大公司,不会那么执着。我瞎摸到一个专门给在上海的外国人介绍吃住行的网站,上面陈列的招聘信息就几乎不提学历,职位大多是平面设计、项目管理、销售等。我下一份工作就在这上面找到的。
公司是专门做医疗业的行业峰会的,当时要招一个项目策划人,做新项目和会议。公司只有三个人,老板、我,加一个销售,一年办三场会议。老板面了我三次,一个过不去的核心坎是,他想招能独立开发新产品、新会议的人。他反复问我:“你没有任何行业背景,你怎么证明你行?你完全不懂,你怎么去开发新产品?”
最后我跟他说:“我不能回答你,这东西靠回答是证明不了的,不如你让我回去想想,给你写个方案,你再看这方案是否可行?”后来老板决定招我,他说我那方案谈不上是创新,但那套路径和方法论至少是对的,只要他给我一些指导,我应该就能上手做起来。
老板像合伙人创业一样,手把手教了我很多事情,我后来可以一个人跟完办会全套流程和细节。老板还带我认识了很多人,跟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直接交流,也汲取了更多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时候,好像单纯地做个上班族已经不能满足我了。我开始接触各种海外自由职业、数字创业信息,计划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做一个自由人,摆脱朝九晚五的生活。
2018年,我选择了辞职。似乎每次到某个点我就想走,因为一个事情我已经做熟了,再没有什么挑战,我继续做,最多也就是多招几个人,多办几场会。现在我回头想,我是真的想学一点东西,想在某个领域变得专业。这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甚至超过升职加薪。到最后我年薪快50万,却已经是不想工作了,觉得打工成了一种阻碍。如果一直在这氛围里,我很难去踏出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离职之后我尝试过很多,都没有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主要靠着帮一些老客户做外包项目、做顾问养活自己。没有人给你发工资之后,你才会客观地去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一个能拿出来给客户报价的能力。
如今我33岁,光是英文好也不足以让我再获得什么额外的好机会,我需要能够为他人、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直接的好处,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英文好,或者拥有一门核心技能,可能会带给你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改变。因为你从另外一种角度去解读这个世界了。所以,如果你能够学一门特长,无论是什么,那么一定要尽早去学,去做到足够精通。
我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后,有很多人找来问我。概括起来就是:我的背景不好,在某个点卡住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好像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他人去告诉自己一个答案:我应该做什么,才能改变甚至成功。他们还是停留在一套被动思维里,去等一个答案。
那些真的有改变意愿的人,你可能就只是渡了他一小程。他看到有你的存在,能增加了一点自信心,反而不会来问你说,我应该做什么。但凡那些需要你直接告诉他答案的人,你可能也是帮不了他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厉害了,佩服佩服,我做不到,我只能保证我媳妇孝顺我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