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育儿嫂等“新蓝领”评职称:对新兴职业的认可和支持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有媒体将其称之为快递员、育儿嫂等“新蓝领”也可以评职称了。对此,有观点认为,这是对“新蓝领”工作的认可,让他们有了职业上升的通道和完整的职业评价体系;但也有观点认为,蓝领劳动者的技能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别,大多是以计件工资的方式支付工资,因此对其评职称并无实质意义。而此事的关键在于,对快递员、育儿嫂等“新蓝领”评职称的目的是什么,又是由谁来评定?传统的职称评定是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职业水平的一种评价机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教师、工程师、医生等所谓的“白领”职业,也一直应用于技术工人的领域,例如钳工、水暖工、电焊工等技术工种都有技术等级评价制度。这种技术等级和职称等级的评价不仅是对劳动者技术能力的认可,而且还与薪酬标准、福利分配以及职务晋升等密切关联。
然而,随着工资市场化机制的建立与改革的深化,职称与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不同职称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其实并不大。以某北京高校为例,正高职称与副高职称教师的基本工资差别在千元以内。因此,职称的主要功能不再是经济激励,它的本质是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认可,是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归属感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类似快递员、育儿嫂、养老护理员这样的服务业供求缺口将逐渐增大,应如何提升有效供给?除了增加收入之外,使“新蓝领”有充分的职业荣誉感、认同感以及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亦是重要的举措。
那么,“新蓝领”的职业评价应当由谁来评呢?通知强调,可以把评价工作下放到企业,这就和教育部门把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权力下放到高校是同样的道理。需要注意:职业技能的评定和认可要强调行业性、技术性和专业性,而不能异化为新的“发证工程”。与此同时,“新蓝领”的职业评价要特别关注用户评价。对于主要服务对象是人的“新蓝领”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技能本身,也应当尝试将被服务对象的评价纳入整个评价体系中,从而在激励其提高服务硬技术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其服务态度等软实力。
简言之,“新蓝领”评职称既是对快递员、育儿嫂等新兴职业的认可和支持,也将有利于这些从业者增强职业认同度和荣誉感,为其发展造就上升通道;更重要的是,这也应当成为职业技能评价和职称评定体系自身的一次改革,要从单一的技术或产出数量评价转变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360度”评价体系,为技术职称评价工作赋予新的内涵。
(文丨鲁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原题为:《热评丨“新蓝领”评职称:有何用?谁来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