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论语》中的职业规划智慧(图)
《论语》本身集合了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体验。
如果今天再读一读许多年以前诞生的《论语》,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有关《论语》的解读再次引发关注。他认为,除了学术研究之外,这本儒家经典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李山看来,《论语》本身集合了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体验,如今对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仍有参考价值。至于择偶观、职业规划、如何看待人到中年的焦虑,它早就都说清楚了。
学会控制脾气
很多时候,面对误解或者争论,暴躁的脾气常常会成为吵架的导火索。《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经典之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有一种解释是,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就是君子。”李山说,反过来说,如果面对别人的不了解,无法控制情绪而大发脾气,那就不是君子所为。
他提到了另外一句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同样可以看作是一条为人处世的准则。
从古至今,生活中类似的例子随处可见:有些人一遇到别人的盘问就发火,总喜欢首先替自己辩解,把错误全部安插到别人头上,能看到别人的毛病,却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
《论语》给出了解决办法: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蘧伯玉便是一个富有自省精神的人,到老年仍不忘想办法减少过错,这也是君子做人的基本准则。
“做人很难不犯错,但《论语》告诉我们,至少你要有一个虚心的态度,尽量少犯错、少发火,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李山解释。
以好心态应对焦虑
前段时间,“焦虑人的日常”、“外貌焦虑”等话题先后登上热搜。有不少网友留言“对号入座”,总觉得自己有些心态失衡。
“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李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品格端正,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实际上可以化解掉很多焦虑情绪。
“有的人怕得不到功名利禄,得到了又怕失去,整天患得患失。《论语》中视之为‘鄙夫’,认为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不可取。”李山说,所以,儒家讲,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再比如, 处理问题“尽人事,知天命”。他举例,孔子曾跟颜渊说过,如果人家用我们,我们就好好工作;不用我们,我们就走人。以这样的心态处事,也就踏实了。
“这跟我们现在说的工作焦虑差不多,都是内心一种患得患失的情感。其实如孔子所言,待在家里和做官是分开的。就算工作不如意,有点趣味照料一下家事,也不错。”他说,
择偶先得挑人品 择业看兴趣
除去教人如何调整心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之外,在李山看来,《论语》中表达的许多思想认识,对人们的婚恋观、职业规划也有现实意义。
“孔子给女儿选择丈夫,选中了公冶长。他认为,公冶长通晓鸟语,是加分项;而且他坚定地说,哪怕公冶长被抓起来了,‘虽在缧绁之中’,我也相信不是他的过错。这代表了对公冶长人品的认可。”李山说。
李山觉得,孔子的这些“婚恋观”、“择偶观”值得学习:对方为人要稳妥,不去犯罪,总之,是个有才干、处事周全的好人。
“关于职业,孔子所言也有现实意义。”子张向孔子询问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李山说,孔子回答,知道的事情慎言,不知道的事情存疑,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就是谋求禄仕之道。
李山经常碰到有人向他咨询“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好挣钱”,但他很难给出回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兴趣是比较好的老师。”
“孔子讲,做事情,要先把事情做好,再讲报酬。就择业来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不是看社会上什么挣钱就去干什么,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他解释。(记者 上官云)
独家声明: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