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什么职业的可替代性最高?
在这里Get 100 种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打工人的安全感来自何方?是每月固定躺在银行里的数字,还是被安排好的流程化工作?
每天早上醒来后,在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地点上班,早已成为每个打工人的工作常态。996的工作节奏更是让我们无暇思考在未来「被取代」的风险有多高。
其实,我们不是看不到风险,而是不愿意直视它。
逃避虽可耻,但真的有用吗?
一项预测数据显示:2036年我们即将告别8小时工作制,50%的劳动力就解放成为了自由劳动者,与此同时60%的重复性劳动将被机器替代。
这和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研究不谋而合,他们认为英国未来的社会,诸如电话推销员、打字员等被替代率分别高达99%和98.5%。
英国社会 不同职业在未来被替代的概率
即便是在政府工作的公务员(底层职能人员),在将来被替代的几率也高达96.8%。
被机器替代的人类沦为街头乞丐
《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职业报告》中指出,一批符合“五秒钟准则”的职场人将受到可被替代的冲击。
“五秒钟准则”指的是:
一项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技术全部或部分取
也就是说,这些职业通常是低技能,可以不断重复习得的职业。
总结来看,未来被替代率高的工作具有以下的特点:大量重复性的劳动,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类职业。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独异化社会。独异社会的经济专注于独异的物品、服务和活动,所产生的货品不再单纯强调功能,而是要兼有或者独具文化内涵,且在情感上可吸引人。
比如,苹果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先进的科技,还是一套完整的、富有吸引力、独一无二的体验 。
映射在职业领域,随着货品和市场的结构转型,劳动和职业领域也发生了转型,标准化、绩效化的普适职场情景,将被越来越被文化化、独异化的职场情景所取代。
正如劳动社会学家施特凡·弗斯温特尔(Stephean Voswenke)所言:
高效率、重人力的工业化社会的评价体系以勤奋和成效为基础,而后工业社会(独异化)注重表现力经济,因而能够带来非凡表现的职业格外受到青睐。这个过程伴随职业组织方式、职业主体以及职业本身的转变。
那么,未来有潜力的职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类型,你们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包含在内。
1.创意职业是未来的风口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下,很多工作流程和程序都被简化和替代,比如餐厅的点菜机器人、医院的自动叫号机等。然而,未来能够创造文化价值、服务关系、独异性产品的职业将是不可被替代的。
两位学者的研究中指出最不可能被替代的职业分别是:教师、心理医生和公关,可替代率分别为0.4%、0.7%、1.4%。
数据来源BBC 整理牛天
以心理医生来说,机器是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细微的情绪的,虽然可以学会用某种方法处理与情绪有关的问题,但这是基于“人类情绪可以被有效处理”的假设之中,有些时候,人类情绪和心理细微的变化和特殊性,只有同样生而为人的心理医生才有可能真正去体察冷暖,建立共鸣。
因此,现在的你想要职业不被替代,根本问题是你从事的职业是不是能够创造出与市场有差异的产品?产品的差异性是不是能够打动人?
2.要习惯于流动的项目制
互联网和技术的深度卷入,让我们的时空发生了变化,有限性代替了长期性,对新鲜事物以及意外的效果持有开放性的态度,工作模式因而从科层制转向为项目制。
未来我们将进入工作架构趋于松散,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制合作的职业时代。
事实上,很多自由职业者正在践行这一劳动模式。独立设计师、独立录音师会通过核心技能与领域内相关的人员产生链接。
一个录音师曾经这样说:
我不需要固定的同事,但是我很喜的一个工作氛围就是我们有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音响、舞美,灯光、舞台设计串联在一起,大家各自发挥,在任务中建立很好的同事关系。
因而,未来的职业是一种「异质性协作」,即不同主体相互协作,完成一种带有叙事、设计、伦理乐趣和审美质量的活动。
告别了格子间中自上而下的任务传递,以及简单劳动力的叠加,而是一群能力各异的人在有限时间和无限空间里,把整个人联通自己的文化素质、社会素质和情感素质以及经验都放在项目里,完成一项复合性的任务工作。
协作的过程能够感受到文化上的自我价值和情感厚度。
3.培养多面手的能力和挖掘独特天资
创意劳动把人盘活了,人们开始追求职业发展中的内在驱动力。这一点在新兴职业青年中表现尤为明显,比如自媒体博主、独立剧作人等,他们希望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有特殊质量的创意产出。
因而,依托于绩效的简单技能、职能的扁平人和专业呆子逐渐被创意性劳动中的能力、潜能、变现力的独异创意个体所占据。
传统职业中技能、证书、文凭已经变成了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我们更需要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合作能力、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商业能力,树立可以被看见的形象。
因而,未来的最具竞争力的职业人才是具有一套能力的多面手,他们需要具备智识、创意、商务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能力,而这些非专门的技能往往是在实践中习得。
再回到一个古老的论调中,大家都认为职场成功人士应该具备较高的智商和情商,智商是踏入职业的基本门槛,你可以理解为智力换取的资格认证等;
而情商则是独异化的个人所具备的社交能力、协商能力、共情能力,能够敏感预估受众的情感价值的能力等。
然而,独异化社会人才职业文化中,不仅是能力的竞争,还要有天资的竞争,这也是你能否跨越瓶颈,实现卓越的沟壑。
我们挖掘一些高端人才身上的特质不难发现,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比如情感能力、广泛的兴趣、开放性和商业敏感。
这些个性与当今的表现力经济相结合碰撞出真善美的文化价值,也更具有独异性,这恰好也是我们这代知识阶层的年轻人所具备的文化资本,是我们在未来职业优化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挖掘的。
如果你正在从事和打算从事创意类的职业,请充满信心。
但,你需要适应流动的项目制工作模式,你需要具有独特的创意和审美能力,你需要具备社交能力、协商能力、共情能力,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造出人情练达,有情感力量的职业素养。
做到了这些,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一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本文作者:牛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毕业,现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是一名助理研究员/健身教练。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平台经济与青年职业。2017年至今,调查研究约200余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
「自由会客厅」是自由职业者/斜杠青年/轻资产创业者的城市会客厅,希望通过定期举办的定制化线下主题沙龙,连接100+位自由职业者,共同探索自由不设限的理想生活。
其他职业观察
我是林安,一名靠内容创作为生的自由职业者。主职自由撰稿/自媒体运营,兼职b站up主/播客主播/人像摄影师。
目前正在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已出版第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
在这里分享自由职业的成长探索,不定期挖掘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