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灭丶天狼星 发表于 2021-2-18 14:21:40

“不正经的瘟神职业”被嘲上热搜,嫌她“脏”的人,都闭嘴吧

《心灵奇旅》大家都看了吗?
            故事里对生存意义的讨论,让不少打工人在影院里湿了眼眶。
            但奇了怪了。
            以影视作品呈现死亡,大多数人可以平常对待。
            但,一放到现实中讨论?
            仿佛没几个人接受得了。
            最近就有一个涉及死亡话题的热搜,引起了人们广泛讨论:
            
            
            某95后女孩选择的职业,是当一名寿衣模特。
            一时之间。
            种种猜疑,甚至无端指责,都向这个女孩涌来——
            “年纪轻轻做什么不好非得做这个?”
            “要是我女儿做我能骂死她,多不吉利啊……”
            “看见这些衣服就让人害怕”
            “现在的人为了吸引眼球毫无底线”
            
            
            几乎无人能理解她的职业。
            围绕着死亡的殡葬行业,总是围绕着许多刻板、负面的印象:
            发死人财、瘟神、不吉利……
            但,谁不会死?
            说这些话的人可曾想过,当自己离开时也遭到世人的嫌弃和歧视,谁乐意?
            死亡到底是什么。
            我们要如何看待死亡。
            这个问题,早在一部电影里给了我们解答。
            《入殓师》
            おくりびと
            这部08年的电影,在豆瓣TOP250的佳片榜单中排名107,评分高达8.9。
            上映次年便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头衔。
            要知道,日本上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导演,是黑泽明。
            电影的不平凡背后,却是一个寻常到极点的故事。
            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饰)是个痴迷音乐的大提琴手。
            但乐团不景气,同事们都想着要跳槽,人心惶惶。
            只有大悟还心系演奏梦想,四处找人借钱,买了把价格不菲的大提琴。
            新乐器刚拿到手……老板就宣布乐团解散。
            
            
            欠了一屁股债,又成了无业游民,连房租也付不起了,咋办?
            好在母亲在乡下给他留了套房子,大悟和妻子决定回乡下生活。
            但没钱的日子不好过。
            一天,苦于找工作的小林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聘消息:
            不问年龄,酬劳优厚。上班时间短,一进去就是正式员工。
            工作内容是帮助旅行,那不就是导游?
            
            
            这种美差,大悟当然不能错过,屁颠屁颠跑去应聘。
            没想到,面试竟然通过得如此顺利。
            老板似乎对他格外满意,简历都懒得看,只问了一句话:
            “你能在我们这里长时间干下去吗?”
            大悟觉得OK,老板立马拍板录用了他。
            这种好事怎么偏偏就给他遇上了?
            嗯,明眼人一看就有蹊跷。
            这不,一问到工作内容是什么,老板就开始支支吾吾起来,再三追问才吐露了实情:
            入殓。
            也就是,送葬。
            
            
            不是说好工作内容是帮助旅行吗?!
            原来,是报纸印错了——“帮助逝者踏上安稳的旅程”,结果给印成了“踏上旅行”。
            果然天上不会掉馅饼,砸中大悟的只有石头
            他正想拒绝,可老板的发工资的手都递到眼前了。
            害,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于是大悟半推半就地,成了一名入殓师。
            
            
            入殓师的工作内容很简单:
            帮往生的人换衣,擦身,整理仪容仪表,让他们以体面的姿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程。
            大悟首先需要克服的,是生理上的恐惧。
            他刚接手的第一个单子,情况就不太妙:
            一个独居老太太,死亡两周了才被发现,尸体腐烂状况极其严重。
            大悟一进门,一股令人反胃的恶臭扑面而来。
            苍蝇围着尸体和食物残渣满天飞,场景极其瘆人。
            
            
            
            
            大悟怕得要死,社长还让他上手帮忙抬起尸体的脚。
            可他一靠近尸体,就忍不住干呕起来。
            
            
            一上手就是地狱模式,任谁也无法适从。
            工作结束后大悟生无可恋,迫不及待去了附近一家澡堂子。
            他把浑身上下用肥皂反复搓洗,连耳朵缝和鼻孔也不放过,生怕沾染上什么味道。
            
            
            从一个高尚的大提琴手,跨行到一个寒碜的殡葬新手。
            大悟展现了与常人无异的一面——嫌这工作很“脏”。
            但他更需要克服的,是来自旁人异样的眼光。
            身上沾染了尸体的气味,公交车上的女孩们对他指指点点。
            
            
            从前,大悟的老朋友都对他体面的职业满是羡慕。
            现在知道他从事丧葬行业后,嫌恶地疏远,拒绝与他往来。
            在大众眼里,这是“不正经”的工作。
            “都传开了,怎样都好,你找个正经点的工作吧”
            
            
            就连一向支持他的妻子,也坚决反对大悟做入殓师。
            作为最亲密的人,说尽难听的话:
            “做这种工作,你不觉得羞耻吗
            我只想让你做普通的工作
            别碰我,肮脏”
            
            
            所有人都把这工作当洪水猛兽一样排斥。
            大悟也曾在心里反复问,自己是否合适,能不能胜任。
            社长在邀请他吃河豚鱼白的时候,借食物点醒了他:
            “生物吃着其他生物生存下去,对吧
            不想死的话,就有的吃
            吃的话,好吃的才行”
            
            
            果腹的食物,就像糊口的工作一样。
            为了活下去,什么工作都可以做。
            但若是选择了这一行,就必须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热忱。
            大悟隐隐约约地明白了什么。
            妻子已经用回娘家要挟了,他也不愿辞职,主动留了下来。
            真正促成他改变的,源于一次看见社长替人入殓的过程。
            和大悟相反,社长在遗体面前,没有丝毫嫌恶。
            而是把身下的逝者当作一件工艺品一样,细致地雕琢。
            他小心翼翼地用洁净的手帕清理逝者的四肢,还替逝者穿戴上了和服。
            
            
            
            
            最后一步,涂唇膏。
            他让家人提供一支逝者生前常用的口红,仔细涂上。
            
            
            在入殓师的双手下,原本因死亡而有些可怖的面庞,恢复了自然与柔软。
            神色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样。
            看着逝者重现了遗照里的柔和与安谧。
            一旁的丈夫看得出神了,女儿也忍不住上前喊妈妈,仿佛下一秒就能把她喊醒。
            
            
            那一刻大悟才明白,这样一份被旁人轻贱的工作,是何其神圣。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
            让活着的人做最后的告别,承载着思念继续前行。
            一个让家人提供口红的动作,不仅是日本匠人精神的最佳诠释。
            更是在死亡背后传递出的——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入殓师是这样,那个95后的寿衣模特女孩也是这样,为每一个活过的人送去最后的一份体面。
            尽管讨论的是死亡如此沉重的议题。
            但《入殓师》却并不压抑。
            不仅哀而不伤,甚至有些“治愈”。
            与死亡交织的亲情,更让人动容。
            就像大悟,父亲在他年纪尚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地带着情人跑了。
            说好每年送他一块石头当做礼物,可长这么大以来,大悟只收到过一次。
            尽管他曾扬言再次见面的话,要胖揍老爸一顿。
            却一直小心保管着父亲送他的那块石头。
            
            
            父爱多年的缺位,让他一边心口不一地抱怨,又忍不住偷偷挂念。
            直到他终于有机会再次和父亲见面的时候——却是在父亲的葬礼上,要替他入殓。
            老人粗砺的脸上布满了老年斑,陌生的面容,就算在街头擦肩而过,也没法认出来。
            
            
            起初,他平静地给父亲换衣,擦身,清理面容。
            当大悟试图活络父亲僵硬的手时,老人的掌心里忽地滚落出了一颗石子。
            
            
            那是他亏欠儿子多年的礼物。
            父亲生前未能遵守的约定,一直惦念在心里。
            这时,大悟的眼泪再也无法克制。
            死生永隔的悲痛,一切怨恨与误解,都在这一颗石子中无声地化解。
            
            
            也许他还有对亲情未尽的遗憾。
            但亲自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也算是最后的圆满。
            就像“入殓师”这个名字。
            在日语里,也可以有另一种更加温暖的音译:
            送行者。
            本以为是一份不堪的工作。
            却让大悟的生活彻底改变——
            在明白入殓师工作的意义以后,妻子不再把它当成一件羞于提及的事情。
            在陌生人面前,也敢自如地介绍丈夫的身份:
            “我的丈夫是入殓师。”
            
            
            每天直面死亡,让大悟活得越来越通透。
            大提琴也不再成为捆绑他人生的遥远梦想。
            乡间田野,只要你够热爱,在哪里都能奏响。
            
            
            生命是无常且无奈的。
            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
            “人这辈子最后买的东西(棺材),是由别人帮你挑选的。”
            
            
            价钱多少,样式如何,再由不得他们自己做主。
            但入殓师的存在,给了往生者最后的尊严——
            既是生者的最后道别,也是逝者的洒脱上路。
            但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却对殡葬行业存在着太多误解。
            认为这一行就是暴利,从事这类职业的人都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有媒体曾对“从事殡葬行业是否会影响交际”做出过调查。
            结果显示,认为“会影响交际”的人过半。
            
            
            刻板印象与歧视,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就像开头提到,被人们热议的寿衣模特女孩,任赛男。
            她也曾被人唾骂过“瘟神”,也曾不被父母理解,逼她辞职。
            
            
            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任赛男自己也觉得不吉利。
            但了解以后,发现有很多认识中的误区——
            寿衣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瘆人,而是也有不同的款式:
            汉服、短袄、长袍,颜色花样都齐全。
            
            
            
            
            评论下很多网友也都被惊艳到了:
            竟然觉得还挺好看。
            
            
            任赛男回忆起工作以来最让自己感动的一次:
            一对老夫妻的女儿年仅29岁,病情恶化后,医生让提前准备寿衣。
            女孩新潮,想穿汉服款的,他们一眼相中了一款寿衣。
            
            
            几天后,他们给任赛男发来一张照片:
            女孩穿着那件汉服款的寿衣,站在医院的走廊里,面露笑意。
            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会有人因为一件合心意的寿衣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这不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吗?
            无论是入殓师,寿衣模特,或其他从业者。
            他们的存在,都是以生者的希望为依托。
            就像任赛男说的那样:
            “总要有人站出来,为人们和世界的告别做一点事情。”
            你看。
            死亡并不只是黑白与黯淡。
            离别也并非只有悲伤一种色彩。
            就像《寻梦环游记》中还原的墨西哥亡灵节。
            人们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尽情欢笑。
            
            
            一年一度迎接生者与死者团聚的日子里,他们发自内心地欢愉。
            那座通往亡灵世界的万寿菊桥,金光熠熠,明亮又温暖。
            
            
            说到底。
            我们害怕的是什么?
            是害怕这个职业。
            还是恐惧死亡本身?
            《非正式会谈》里有一期也曾探讨过死亡。
            来自香港的一位心理学博士给出了答案:
            “其实害怕死亡
            就是怕自己没有好好的活过”
            
            
            我们的教育里,似乎总是最缺乏三种教育:
            性教育,爱教育,死亡教育。
            好不容易出了部小学生性教育读本,却被家长吐槽“尺度大”,进而被取消;
            一哭二跪的感恩教育,只流于形式。
            好像孩子没在底下哭倒跪倒一片,就是不体察父母的良苦用心。
            而对死亡这个议题,我们更是讳莫如深。
            在中国,似乎念叨这俩字都是件晦气的事儿。
            真的有必要,为死亡“平反”——作为生命必经的过程,它不比任何一件事见不得人。
            无论是入殓师,还是寿衣模特。
            都只是一份平常的职业而已。
            唯有当死亡不再是谈论的禁区。
            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活着的意义。
            毕竟,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心才有。
            
            
            编辑:西雅图不想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正经的瘟神职业”被嘲上热搜,嫌她“脏”的人,都闭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