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光great 发表于 2021-2-13 21:31:52

与超40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所高校有什么技巧?

文章原标题:《校企“三级联动”》
            “从高职院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在专业优化调整上,高职院校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专业布局如何跟上产业发展的问题。”
            2019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将社会服务产业紧缺领域列为校企合作重点领域,优先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等。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要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激励。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试点城市自主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先布局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强化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校企共招、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探索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支持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等各类院校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创新。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提到,力争到2022年,以中央企业和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为重点,建设培育若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首批拟建设培育20家左右),在全国带动建设培育数以万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优质企业、急需紧缺产业领域重点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
            “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只有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给。”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职教问题的这番话,强调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职教界有关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讨论不绝于耳。广大高职院校大量开展相关项目,但不少实践操作仍存在有名无实或融而不合的问题。专业建设如何立足产业需求?校企共建专业达到共赢的关键点在哪?围绕相关话题,《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与曾任潍坊职业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现任潍坊职业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的李寿冰进行了深入探讨。
            麦:专业的布局和调整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结合潍坊职业学院的专业调整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您能否谈谈高职院校在专业优化调整上普遍面临的困难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李寿冰:在专业优化调整上,一方面高职院校过于盲目追求热门学科,专业设置趋同度高,很难培育出专业特色;另一方面没有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市场调研不足,缺少专业长远规划,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发展,满足不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很多高职院校经历过多次合并,专业多而杂,很难与区域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对接专业集群。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学院制定了“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对接潍坊现代产业新体系,提出了“做大文创类专业,做强制造类专业,做优服务类专业,做精农林类专业”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优质资源,推进专业集群发展。到2020年,建成园林技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10个适应产业需求、特色鲜明、引领辐射作用强的优势专业群,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布局。
            麦:目前潍坊职业学院共有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在特色专业的规划和打造上,学校有哪些经验可供分享与借鉴?
            李寿冰:2017年山东省启动了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潍坊职业学院成为山东省第一批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计划投入2亿元资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10个重点项目,整体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建设“全省领先、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高职院校。
            一流专业建设是优质校建设的重点,按照“强化内涵、突出特色、示范引领、服务发展”的建设思路,重点建设自动化类、化工技术类、信息技术类、物流类、农林类这5个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重点培育1到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引领国内同类专业发展。
            特色专业的打造,应该具体从哪些方面展开?我认为各专业要立足自己的优势,在产教融合、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培育、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例如制造类专业,一是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上形成特色;二是坚持赛教融合,在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等等。
            对农林类专业,首先要加强国家级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水平要保持全国一流;二是发挥实训基地、师资优势,在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上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成果,面向全国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师资培训,向非洲国家输出教学标准和技术服务,形成社会服务特色品牌,等等。
            麦:据了解,潍坊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学校与47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形成了“三级联动”的校企合作机制。您能否介绍下学校校企合作机制的规划理念和运作情况?
            李寿冰:山东省启动了优质校建设之后,我们对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论证分析,整个校企合作机制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三级联系、三级联动”。“三级联系”,就是建立校、院领导与骨干教师三级联系的企业制度,学院领导联系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单位,二级学院负责人联系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专业骨干教师联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三级联动”则是从组织运行上成立一个校企合作理事会,10个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以及50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具体而言,在“三级联动”的学校层面,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该理事会主要对学院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等进行研究决策,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提供指导咨询,对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给予指导。在二级学院层面,是由二级学院、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
            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负责对专业群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进行研究决策,指导各二级学院积极引进企业合办专业,促进横向课题研发和成果转化。最后在专业层面,由专业骨干教师、企业行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进行研究决策,指导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麦:从潍坊职业学院的经验来看,您认为校企共建专业要想达到合作共赢,关键点在哪?
            李寿冰:校企合建专业要想达到共赢,我认为得做好三个关键点。
            第一,企业应当充分参与专业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一些所谓的校企共建专业,往往可能在企业用人的时候才会想到你的专业。我们学院校企共建专业,从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从专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到教学过程的组织,企业都要参与进来,用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共同引领学生成长。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第二,师资队伍做到互聘互用。学院目前的6个校企深度合作的专业,第一学年开始会由企业承担30%的课时,到了第二学年企业会承担50%的课时。这样学校教师的可分配时间充足了,可以进入企业设立的教师工作站担任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
            第三,优质资源做好共建共享。一方面是校内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物流专业为例,下一步远成物流公司将投入300万元,建设一个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单是我们的学生可以进行实训,公司员工的技术培训也在基地进行。另一方面是校外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像制造类专业这种设备造价高、更新快的专业,无法完全依靠学校解决资金和设备问题。我们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大型企业和潍坊市公共实训基地的先进条件开展实训。
            麦:在专业的诊断与改进上,学校会使用哪些指标数据对专业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对于诊断出的问题,学校会如何督促专业持续改进?
            李寿冰:目前学院正在制定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在此之前,学院已经开展过一轮专业内部评价,为专业诊断与改进奠定了基础。
            一是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现在我们逐步构建了由专业定位与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与改革、教风学风建设、专业建设成效等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二是诊改数据的来源。专业诊改基础数据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专业自评数据、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数据和麦可思的第三方调研数据。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数据,我们主要抓两个关键观测点:一个是毕业生的质量,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另一个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能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是诊断结果的应用。除了学校的质量年报每年会定期发布,每年各个专业还需要发布本专业的质量年报,这一举措目前已连续实行两年。各专业每年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专业建设成果成效,发布专业质量年报。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招生吸引力弱、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低的专业,我们会先停招,停招一段时间后会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是否予以撤销。
            本文为麦可思专稿
            编辑 | 麦可思研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超40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所高校有什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