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副市长王桂英:建议选址济南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诸多举措,与济南提出打造“康养济南”目标一致。今年参会,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副主委、济南市委主委,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多份提案聚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从依托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到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助力“康养济南”。
筹建“国字号”中医大学,落户济南国际医学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支撑。针对我国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王桂英提交了《加快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建议》,建议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筹建“国字号”中医大学,开展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王桂英介绍,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国中医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契合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从国家层面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让这一古代科学瑰宝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而济南是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中医文化底蕴、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迅速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当前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是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最佳城市。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作为山东省承担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重要平台,当前已集聚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齐鲁微生物资源中心等高端医疗资源项目,能够很好契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医教研产’办学定位,同时具有快速新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成功经验。”因此,王桂英建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选址筹建。
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疫情爆发后,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作出了巨大贡献,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上的一些短板。王桂英的另一份建议与此有关。
她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公共卫生大学,做好高层次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更多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大学设立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加强人才源头培养。同时,在国家层面组建区域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省市层面组建地方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处置融为一体,打通临床救治、科研、培训链条,以实战培养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除了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王桂英还在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方面提出建议,厘清“医”“养”关系,做到“医”为“养”用。她表示,应加大激励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医生下沉到基层。此外,她还建议由国务院牵头、涉及医养结合产业的部门参加,制定可操作性强、标准统一的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标准。
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赋能“科创济南”“智造济南”
随着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简称北方中心),作为国家卫健委唯一授权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试点工作的国家中心,目前数据存储中心已建设完毕,大数据平台等运营体系正日趋完善,未来将覆盖北方地区更大规模人口,也将为“科创济南”“智造济南”赋能。
为落实国家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和“要素市场化配置”部署要求,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与人工智能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王桂英建议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指导下,将北方中心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测评基地,充分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这一重要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作用,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准入测评和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在关注医疗产业之外,王桂英还将履职尽责的担当扩大到了更多领域。今年,她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入推进“外电入鲁”战略助力山东能源转型的建议。具体说来,将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及配套电源同步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推动通道及电源“十四五”建成投运;将烟台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泉城-枣庄特高压线路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同时,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效率,让“外电入鲁”战略助力山东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