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info 发表于 2021-2-19 22:32:19

90 后浙大美女学霸成为博导!“男朋友”很特别




近日,浙大教师刘琬璐火了!6 年发表 20 余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27 岁当上博导、独立研究员……而科研就是 " 让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 "。




据钱江晚报报道,1992 年出生的刘琬璐和很多学生都是同龄人,她指导的博士甚至只比她小三岁。" 除了老师,我还扮演了一个知心大姐姐的角色。可能因为是同龄人,学生都很愿意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事情。"




刘琬璐,5 岁上小学,10 岁上初中,16 岁就参加高考。2013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之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博士后研究。
今年 3 月,刘琬璐回到母校,管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以及招募进实验室的几位本科生、研究生,成为浙大最年轻的 PI(独立研究员)。
8 月,刘琬璐开始正式培养自己的博士生。




6 年发表 20 余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她形容科研是 " 让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 "
2013 年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毕业之后,刘琬璐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了 5 年博士研究、1 年博士后研究。
这期间,她在 Science(《科学》)、Cell(《细胞》)、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Cell Stem Cell(《细胞 & 干细胞》)、PAN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共 20 余篇,论文被引用量多达 500 余次。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在朋友圈中说:"27 岁的刘琬璐老师应该是目前浙大最年轻的 PI 独立研究员,医学出身的她这么年轻就是博导,这在全国都非常稀少。入职后,她很快进入导师角色,很有‘教授范’。"
" 刘琬璐是国内非常紧缺的交叉型科研人才,学术成果非常丰富。" 欧阳宏伟对刘琬璐赞赏有加,一般来讲,成为 PI 至少要有 3-5 年的博士后训练,而刘琬璐只进行一年博士后研究,就被引进成为 PI、担任博导。
能有这么多的产出,刘琬璐说这和她身处很好的研究环境有关。" 在这些国际期刊上发文一般都都需要 3-5 年的研究周期,我经常同时进行多个课题。" 虽然有压力,但对刘琬璐而言,寻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能给她带来最大的快乐,她形容科研是 " 让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 "。
谈到为什么会进入科研领域,刘琬璐说道" 因为我是个爱冒险的人,而且最大愿望是能睡到自然醒 ",因此同学们给这位老师封了 " 卡比兽 " 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




据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介绍,刘琬璐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







研究成果:
1)深度解析非编码 RNA 的转录共剪切对 DNA 甲基化建立的表观遗传学新机制;
2)首次建立和优化植物中的 DNA 甲基化基因编辑技术;
3)阐明 TFAP2C 在人胚胎干细胞以及人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
1)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2)逆转座子的表观遗传学沉默机制;
3)表观基因组学算法开发。




高考那年,正好是 2008 年,刘琬璐的家,就在四川成都。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刘琬璐所在的学校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停课两三天,就恢复了复习。" 虽然身边并没有很多死伤,但是那段时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白的,没有任何的色彩。" 发生在身边的地震和电视中触目惊心的灾后场景永远印刻在了刘琬璐的心中。
经历这场地震,让高中时从没考虑学医的刘琬璐,最终选择报考浙大医学,"这是时代给我们那代人的印记,当年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学医或是学建筑。"




对刘琬璐而言,选择学医其实还和她的家人有关。
高三时,刘琬璐的母亲患上了一种罕见病,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确诊,却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保守治疗。" 类似于此的病症还有很多,医学界很多疑难杂症都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这也是我选择做研究的原因,我希望通过基础研究去改善这一情况。"




除了工作的业余时间,刘琬璐还是一个羽毛球健将和摄影爱好者,以下为部分摄影作品。













网友热议:
@莉莉 Lily 莉莉 Lily:我比她大多了,博士还没毕业,一把年纪了还得防着我妈看见这种新闻
@桨沉:我的天,同样年纪同样浙大为啥差距这么大 [ 泪 ] [ 泪 ] [ 泪 ]
@清风林德: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才华
@春天的熊 -Pooh:好厉害啊,我连酸都不配,我一定要努力啊!
@齐鲤 nimeow 在比利时 : 同是基础医学,人家 27 岁就是博导了,我 28 了还在挣扎着毕业 [ 二哈 ]
@跑步课本 007s:我 27 岁在干嘛?




3 位 90 后美女博导也曾刷屏
近年来,一批 "90 后 " 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同时他们也受到外界舆论高度关注。
除了浙大教师刘琬璐,还有她们↓↓↓
南方医科大学李琳
据澎湃新闻报道,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 9 月 16 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 1991 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 2019 年 7 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李琳 南方医科大学官网 图
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 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她曾于 2018 年 6 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论文,并曾在《Cell》合作发表《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一文,以及在《Cell Research》合作发表《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一文。




作为李琳的引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其人才类别为" 优秀学术骨干 "。
网友纷纷为她点赞的同时,却也在关注她的头发 ...










浙江大学杨树
2017 年,浙江大学 90 后博导杨树也一度引发关注!
据了解,杨树出生于 1990 年 6 月 5 日,20 岁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4 岁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据公开报道,杨树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已在 TED、EDL 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她的研究成果被工业界杂志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等广泛引用。
凭借这些耀眼的成绩,她入选了第十二批 " 青年千人 " 计划,被聘为浙江大学 " 百人计划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年轻化趋势更为明显,相比第十一批国家 " 千人计划 " 青年人才,这次不但 "85 后 " 的比例明显增多,而且 "90 后 " 也首次出现。
对于 "90 后 " 入选有多难,我们来看看这批入选者的年龄区间统计数据。
从统计的结果看,1975-1979 年龄段的有 125 人,1980-1984 年龄段的有 375 人,1985-1990 年龄段的有 63 人,1990 年出生的有 2 人,从年龄分布来看,1980-1984 年龄段成为青年千人计划的绝对主力军,占据了 66.37% 的比例,而 "85 后 " 的占比仅为 11.15%,而两位 "90 后 " 在其中只是占到了 0.35% 的比例。
电子科技大学刘明侦
第十二批国家 " 千人计划 " 青年人才名单中,除了杨树,还有另一位 90 后成员,她就是出生于 1990 年 5 月的电子科技大学女教授刘明侦。
18 岁进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
21 岁以全系第一名毕业
22 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 岁 Nature 发表论文
24 岁拿下牛津博士
25 岁入选电子科技大学 " 百人计划 " 被聘为教授
26 岁入选第十二批 " 青千 ",牵头成立了 " 应用化学研究中心 ",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 ESI 前 1%
读博期间,她所在的团队主攻以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为核心的太阳电池器件。
她在《自然》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完全摒弃了染料敏化典型的介孔结构,利用真空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高效的平面异质结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为该电池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认识。




2015 年 10 月 10 日,刘明侦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 " 百人计划 " 入选者,与该校签订协议到微固学院工作。刘明侦说,作为重庆人,一直有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她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中国,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下定决心要为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尽自己的力量。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中国青年网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0 后浙大美女学霸成为博导!“男朋友”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