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升学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家园
专业、学校怎么选?免费公益咨询解答开通学校版块微信:543646没考上高中怎么办,不要慌!
热门:大连报关学校招生网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
查看: 655|回复: 0

数据|多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去了体制内:最高超过90%

[复制链接]

47

主题

20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发表于 2021-2-21 23: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集群智慧云科服发明专利申请
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有874万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走进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企业们的缩招、降薪,许多人不得不一再降低对于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预期。

与此同时,清北硕博毕业生前往街道办就职,哈佛博士后跳槽担任街道办主任的新闻也被炒上热搜,“是否前往体制内就业”再次成为一个被人们所热议的话题。

人们常说的“体制内”,通常指的是以公务员为主的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以“科教文卫”行业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和一众国有企业。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是“体制内”工作的最大特点,但与之一体两面的,是薪资水平中规中矩、工作自由度较小、个人发展可能“一眼望得到头”等局限。



面对体制内外两种选择,“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们的答案是什么?根据各大高校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青塔数据团队统计梳理了近百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数据,从中或可一探究竟。

本文数据为人工收集统计,如有错误或遗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各项明细数据,可以点击访问青塔网查看。



行业色彩较浓的高校,有更多毕业生前往体制内

在2019年毕业生前往体制内就业占比最高的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行业特色较强的高校占据了绝大多数,如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毕业生体制内就业占比分别为90.31%、89.51%和82.53%。

与综合类院校相比,行业色彩较浓的高校本身就需要面向行业办学,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育高层次人才的使命。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其2019年毕业生中,选择前往中初教育单位就业的有3180人,占比为66.46%,前往高等教育单位的有488人,占比为10.20%。而我国各级教育单位往往带有事业单位性质,这也使得东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体制内就业占比超过90%。



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才是主流选择

和人们所认为的“学而优则仕”不同,从总体的数据上看,前往体制内就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多的选择了以各级高等教育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主的体制内岗位。相较之下,选择前往党政机关单位成为公务员的比例并不算太高。



以北京大学为例,2019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有2822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其中选择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占比有76.93%,前往党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为17.08%。而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毕业生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占比仅为3.38%,前往国有企业的就业占比则高达79.15%。

而从数据相对完整的6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均值来看,选择前往党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占比约为6.07%,前往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比约为25.19%,前往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约为21.02%。

学历层次越高,越倾向于进入体制内

如果将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毕业生分开统计,体制内就业占比则会与学历层次呈现一定正相关。



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前往高等教育单位和科研设计等事业单位的比例在增加。

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2019年本科毕业生前往体制内就业的占比为53.36%,其中前往高等教育单位的为0.28%,前往科研设计单位的为3.13%;而博士毕业生的体制内就业占比为94.15%,其中前往高等教育单位的占比为56.10%,前往科研设计单位的占比为14.63%。

同样的,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本科毕业生与博士毕业生的体制内就业占比分别为30.95%和93.41%,其中本科生前往高等教育单位的仅为3.88%,而博士生则高达55.85%,本科毕业生前往科研设计单位的为0.24%,博士毕业生前往科研设计单位的占比为7.32%,有近30倍的差距。

为什么选择前往体制内?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就体制内外各自的优势进行过一轮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体制内最大的优势是“稳定”,占比为69.3%,其次是“福利待遇高”,占比为66.3%。除此之外,工作压力小、隐性收入诱人、社会地位高等因素,也是受访者倾向于体制内岗位的一部分原因。



相对而言,受访者们大多认为体制外最大的优势是“收入高”,占比为64%,此外“个人发展空间大”、“更具挑战性”、“付出与回报相关度更高”和“工作环境灵活自由”等因素,也是受访者喜爱体制外岗位的原因。

就业单位的性质不同,或许会存在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声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也各有各的优劣势。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享有相对较高的平均收入水平和良好的社会声望,然而根据个体的不同,“稳定”可能是优点也是可能是缺点;体制外劳动力市场虽然工资水平较为参差,收入增长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但胜在有更加多元的可能性。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就业市场环境,人们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无论是前往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更多的或许只是市场理性下的一种自然选择罢了。

文章来源于青塔 ,作者数据洞见未来

原标题:《多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去了体制内?》

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升学论坛

GMT+8, 2024-12-28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