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湫女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收录于话题#成长故事35个
- 成 长 故 事 -
父母有时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执着的认为,他们很了解。对于孩子的反常行为,他们只看作是青春期的叛逆。是啊,天下的父母,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病”,而且是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
-1-
2020年中考因疫情推迟,最后一周学生们都在家复习。班主任许婷照常在网上进行答疑,督促孩子们做好最后冲刺。
一天深夜,她收到一条短信,一个学生告诉她,秦晓璐自杀了。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许婷拨打电话的手一直哆嗦不停,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就在前两天,她还嘱咐家长一定看好孩子。
电话很快接通,秦晓璐妈妈哭着对她说:“许老师,您放心吧,孩子已经得救,多亏您前两天提醒,我和孩子爸轮流盯着她,就是洗个澡的功夫,她就真干了傻事。”眼泪模糊了许婷的镜片,她不想悲剧重演,又拜托孩子妈妈一定带孩子去看病。
这句话许婷对秦晓璐妈妈说过多次,但每次都被她怼回来:“许老师,我家孩子喜欢安静,不愿意跟别的孩子玩,这怎么是病呢?”可这一次,她终于哭着答应许婷。
中考那天,秦晓璐没能参加,她已经住院治疗,精神科医生的诊断不容乐观,她患了抑郁症,已经发展到中度。
“在人们的心中,有一块地方是永远无法锁住的,那就叫希望。”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而患上抑郁症的孩子,正是被锁住了心中的希望,他们拼命地挣扎,却解不开那把锁。
-2-
许婷在一所普通中学任教,最近几年一直带毕业班。当了20年班主任,一直以为患精神疾病的孩子离自己很远,直到近些年,班上总有孩子不太正常。有的初三没有读完只能休学养病,还有的孩子勉强通过中考,却没有挺过高中。
最让她心痛的孩子,就是自己当年的班长,一个叫董学伟的学霸。董学伟长得又瘦又高,脸很白皙,浓眉大眼,人很开朗,对同学也很热心。许婷做梦也没想到,他会得病。
董学伟考上本校高中,学生会干部和班长竞选连连失败,他突然变得很叛逆,整天躺在床上睡不醒,跟家长对着干,想着法子逃课,还会莫名其妙地崩溃大哭,最重要的是他连一个朋友也没有。
许婷在校园里偶然见到他,他像没看见似地躲闪,似乎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与他人无关。孩子有了抑郁症状,家长并没有带他就医,直到高三的一天,孩子突然发病,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相当严重。
一个优秀的孩子,最终没能考取大学,整日在父母的庇护下活着。严重的抑郁症病人甚至会出现多次自杀行为。为了防止孩子自杀,董学伟的父母只好将家里的窗户封严实,轮流在家看护他。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软肋,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更是如此。
董学伟的父母最后说:“太多的爱反而会害了孩子。”确实,他们一直将儿子握在手心里,对他的一切要求百依百顺,却不曾想,一个不如意就会将孩子打倒。
这件事深深影响着许婷的教育观,她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再只盯着他们的学习成绩。秦晓璐刚转学到班上,许婷就开始关注她。
秦晓璐个子不高,长相普通,脖子却又细又长,走起路来背挺得很直。只是见谁都不搭理,走个对面也会将头转向一边,眼睛向上瞟,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她是从重点中学转来的,原以为学习成绩不错,但第一次考试结束,她只排了班上的中等。秦晓璐原来的学校是寄宿制,家长说孩子不愿意住宿才转学的,但许婷却不这么想。
疫情刚过,学生中午不能离校,统一要在学校用餐。其他孩子都在学校统一订餐,只有秦晓璐一人只吃面包,连面包的品牌都不会换。
每天中午,班上的孩子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尤其是女生,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没完没了。但秦晓璐用一只手一点一点撕着面包吃,另一只手还在奋笔疾书。
有一次,她突然站起来,将面包摔在地上,大声地喊着:“你们都给我闭嘴,吵死我了,能不能安静一下,你们想烦死我啊……”她一阵疯狂的歇斯底里之后,突然就趴在桌子上哭起来。
班上的孩子们都说她不正常,班长向班主任报告这件事,许婷不让班上的孩子再提起此事,赶紧把秦晓璐叫到外面聊一聊。许婷把秦晓璐带到校园里,她知道办公室人多嘴杂,怕给孩子带来压力。
孩子们都在午休,校园格外安静,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穿着校服、梳着马尾辫的秦晓璐看起来很正常,而她游离又涣散的眼神,总让人心里犯嘀咕,她跟这个世界很疏离,看起来总有些不正常。
一片枯黄的树叶掉在秦晓璐的衣服上,许婷从她的校服上摘下这片叶子,顺势替她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关切地问:“怎么中午只吃面包啊,多没营养?不喜欢吃学校的饭,可以让妈妈做盒饭带过来。”
“我不要他们管,我就想吃面包。”她撇着嘴说,眼神却飘向他处。许婷只好接着引导她:“跟爸爸妈妈关系不好吗?听说他们都是工程师啊……”
“我不要他们管,他们只知道成绩和排名,我的成绩不是很好吗?”她轻蔑地瞥了我一眼,大概是说老师和家长都是一样,但她的成绩一直不差。
“你是不是晚上睡不好,上课有时候一直在睡觉。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吗?”许婷希望知道她的问题,但又不好直接问。
“我习惯晚上学习,反正也睡不着。我最烦他们吵,同学太吵了,你们这个世界就是吵。让我一个人呆着行不行?我不想上学。”秦晓璐看着校园的天空出神,天空灰蒙蒙的,她的眼神也是如此。
下课铃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她请假回家,不想上晚自习,我答应了。最后,我还是对她说:“你需要跟李老师聊聊吗?她可能会帮助你。”李老师是学校的心理老师,这些有问题的孩子都愿意跟她聊。
秦晓璐没有回答,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她的脖子很长,故意挺得直直的,从后面看,就像只美丽的天鹅。然而,她一步一步走向树的阴影里,小小的身影被周围的树影一点点吞噬,最后变成一个黑点。
据说抑郁病患者总是孤身走向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漆黑一片。许婷希望为他们找到一点光亮,让他们在黑暗中找到希望的出口。
-3-
秦晓璐越来越不想上学。一天晚自习,许婷在黑板前正滔滔不绝,秦晓璐突然开始收拾书包,许婷停下问她怎么了,秦晓璐却不回答,旁若无人地背着书包走出教室。
别的老师也说,这个孩子常会这么离开教室,谁也不搭理。
为了搞清状况,许婷特意请孩子父母一起来学校,但是,秦晓璐的爸爸很忙,只是妈妈匆匆来了一趟。秦晓璐的妈妈穿着朴素,脸上没有化妆,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老很多。
听秦晓璐的妈妈讲,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特别喜欢一个人独处,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说话,也不跟小伙伴出去玩。可在妈妈眼里,她就是一个很安静、成绩好的乖乖女。
“您找我来,我还以为要聊聊孩子的学习成绩呢?”秦晓璐妈妈没想到许婷会谈起孩子在学校的怪异举动。
她从没觉得自己的女儿不正常,反倒大咧咧地说着:“我女儿从小就成熟,不愿意跟同龄的小孩子玩,总说她们太幼稚。别的方面,没什么不正常。”
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这样的家长许婷见过不少。但她还是跟家长讲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明里暗里希望他们能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孩子妈妈的态度很坚决:“她中午不吃饭的问题,还要老师帮忙做做孩子的工作,我们都给她准备了午饭,但她就是只吃那一种面包。”她接着解释着,“她不想上学吗?刚转学可能不适应,过一阵子就会好,她一直都是乖孩子。”
秦晓璐的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平时的工作很忙,加班是家常便饭。孩子很小就自己解决三餐,由于父母收入不低,她的零花钱很充裕。她从小对钱没概念,只买最贵的面包吃。
每天中午吃的那款面包,就是她从小一直爱吃的那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就开始只吃这一种面包。但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在秦晓璐妈妈眼里,孩子一切都很正常。
许婷很难再说下去,这位妈妈最后对她说:“我的孩子我最了解,她没有什么不同。有些叛逆也是因为青春期,现在的孩子,都叛逆。”
父母有时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执着的认为,他们很了解。对于孩子的反常行为,他们只看作是青春期的叛逆。是啊,天下的父母,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病”,而且是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
-4-
秦晓璐曾几次到学校心理老师那里咨询,她向心理老师敞开心扉:“我觉得很累、压力很大,每天都会失眠。我觉得自己正在深陷泥潭,但四周却黑乎乎的,没有一点光亮,我会喘不上气来。”
“我总觉得有不同的自己,她们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我百无聊赖地活着,却没有什么活下去的意义。”听了她的描述,心理老师进行了几次心理干预,秦晓璐也尝试通过日记来记录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她又来找心理老师。
“用文字记录下生活,我更加痛苦。我觉得只有在梦里是快乐的,梦里我一旦结束掉自己的生命,那样之后突然很轻松。但醒来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心跳声、呼吸声,我讨厌自己还活着,我竟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很痛苦。”
这时,秦晓璐的心理疾病已经很严重,需要父母早点带孩子去医院,尽快服药治疗。但是,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承认这些,希望孩子先考上重点高中再说。
2020年受疫情影响,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悲观情绪,长时间的网上学习,像秦晓璐这样的孩子,情况更是越来越糟。还好,秦晓璐的父母因为疫情也要在家办公。
许婷多次打电话提醒他们:“一定要在中考前看住孩子!面临中考,每个孩子的压力都会很大,考试又延期举行,担心她心理承受不住,挺不过这场考试。”
这次,秦晓璐的父母终于接受了许婷的建议,两人轮流盯着孩子,关注孩子时间一长,家长也看出孩子的不正常。夫妻俩还商量着中考结束后,就带着孩子去医院。
但是,秦晓璐没有捱到中考那一天。
中考前一周,秦晓璐在浴缸里洗澡时偷偷自杀,还好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性命算是保住了。之后,秦晓璐住院治疗,父母终于开始反省,并对许婷表示:“我们两个为了工作,一直疏于跟孩子交流,看到孩子安静听话,成绩又好,从来没有想过她已经慢慢患病。”
孩子并不怕父母打骂,最怕父母的无视,冷暴力是对孩子心灵最大的伤害。
2020年,B站上有个很火的视频,一个患上抑郁症的孩子,收到一条问候的短信”How are you?” 她思考了很久,删了又删,改了又改,最后回复对方“I am fine!”被多次删掉的内容,才是她最想说的话。
“灯已经关了,我可以好好哭了吗?”这是弹幕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原标题:《毕业班里,那些深受抑郁症困扰的00后》
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