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升学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家园
专业、学校怎么选?免费公益咨询解答开通学校版块微信:543646没考上高中怎么办,不要慌!
热门:大连报关学校招生网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
查看: 442|回复: 0

“鸡娃”成风: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是突围还是困境?

[复制链接]

36

主题

9

回帖

1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1-2-21 23: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集群智慧云科服发明专利申请
原创 译言 译言

译言·译眼看世界

近日,“鸡娃”一词在朋友圈被刷屏。“海淀妈妈”们更是因“鸡娃”登上热搜。

“鸡娃”是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以及补习班课程,不停鼓励孩子去拼搏的教育行为。

北京市海淀区一向被奉为“教育的青藏高原”,海淀黄庄则被奉为“宇宙补习中心”。海淀妈妈们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同时她们本人也热爱学习,热衷于交流“鸡娃秘籍”。甚至在她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不甘落后或不敢落后的家长正在走进“鸡娃”的队伍。

有一个关于“鸡娃”式教育的段子在朋友圈流行了很久。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笑过之后,引人深思。“鸡娃”背后,是突围还是困境?

01

“鸡娃”是一种选择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父母的经济状况对他们如何抚养孩子起着重要的作用。耶鲁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时代和国家养育孩子的不同方法,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育儿方式:放任型、权威型和专制型。父母的教养方式,特别是在如何控制子女方面,是由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他们解释说,放任型父母倾向于让孩子从错误中探索和学习;权威型父母试图把孩子塑造成他们想象中的理想青少年;专制型父母试图用自己的意志来控制孩子的命运。

“我们假设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父母对孩子选择的控制或监控程度。”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法布里齐奥·齐利博蒂在大学新闻发布会上说。他补充道:“例如,如今更大的职业流动性和更高的平等性使得专制主义的做法不如几代人以前有效”,“这并不是说现在的父母比100年前更关心孩子的安康,所以才不抽棍子。更确切地说,是育儿策略适应了现代经济。”

如果将今天占主导地位的育儿方式与六七十年代相比,就会发现由于当时经济不平等程度较低,美国父母往往实行“散养”。研究人员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父母的宽容程度往往较低,而社会和经济安全网较强的国家,父母的宽容程度往往较高。

02

“鸡娃”程度因地而异

例如,美国和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权威和专制,而斯堪纳维亚的父母往往更宽容。《爱,金钱和育儿》一书中作者调查了经济力量和日益增长的不平等是如何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从中世纪到现在,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到中国和日本,马赛厄斯·德普克和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研究了金钱、知识等经济激励和约束,在不同的国家对于育儿实践和育儿典范的影响。

德普克和齐利博蒂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美国等经济不平等日益加剧的国家,父母会更加努力地确保他们的孩子有一条通往安全和成功的道路。经济学已经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种散养的育儿方式转变成了一种疯狂的、超计划的活动。日益严重的不平等还导致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之间 “育儿差距”扩大,社会流动性减少,底层儿童机会减少等令人畏惧的前景。在经济不平等程度较低的国家,如瑞典,社会流动性则没有受到威胁。

03

“鸡娃”能力背后的阶级性

监督,增加游戏时间,经常交流思想和感情。耐心、合理地解释家规。安排很多很多课外活动……这些都是父母教养方式的典型特征,而这种教养方式在上中产阶级家庭中已经普遍存在了至少一代人。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这种育儿理念现在有了更广泛的吸引力。这项调查调查了大约3600名8岁至10岁儿童的父母,他们在人口统计学和经济上都代表了全国人口。调查发现,有证据表明,亲力亲为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富裕家庭所追求的,也是每位父母所向往的。研究人员称其为“密集型育儿模式”,包括去年底发表调查结果的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帕特里克·石冢。

很难确定密集育儿什么时候成为了许多父母坚持的标准,但它似乎是为一个经济不平等日益加剧的时代而设立的。在这个时代,孩子受经济落后的负面影响是几代人以来最大的。密集育儿最早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现象,社会学家沙伦·海斯和安妮特·拉鲁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提出了这一观点。拉罗特别将这种方法称为“协同培养”,并将其与她称之为“散养”的育儿愿景进行了对比,后者需要的父母参与度要小得多,她发现这在工薪阶层和贫穷家庭中更为普遍。从那时起,一个挥之不去的大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存在这种阶级差异:贫穷家庭对养育方式有不同的观念,还是他们只是缺乏资源去实践他们认为会更好的养育方式?

石冢的调查数据表明,即使父母的教养方式因阶级而异,父母对于教养方式的期待是相同的。印第安纳大学的社会学家杰西卡·麦克罗里·卡拉科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解释了她为什么认为这项新的研究(她没有参与)意义重大:“如果来自不同社会阶层背景的父母从事着不同的育儿实践……这并不是因为这些父母重视不同的育儿实践,”她写道,“相反,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因为密集育儿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一些家庭比其他家庭拥有更多的资源。

“比如说,贫困不仅限制了父母支付音乐课费用的能力,而且也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会影响父母在与孩子互动时的精力、注意力和耐心,”

学术研究人员将密集育儿的起源追溯到20世纪中期,但它传播的时间未能确定。没有历史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社会阶层的父母中,密集育儿的文化规范有多普遍,以及它们何时扩散。”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的美国育儿史上,有一段可信的历史是,有足够财力的关键群体开始参与密集的育儿活动,接着其他人再跟随效仿。卡拉科解释说:“这与先前关于文化变迁的研究是一致的,这些研究表明精英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

密集育儿是一种适合于不平等年龄段的育儿方式,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层。过去:正如一些社会科学家所推测的那样,集中育儿的倾向至少部分源于父母对子女争夺教育和工作机会的焦虑。现在:正如石冢所描述的,密集育儿是目前许多家庭无法企及的理想。未来:尽管有些家庭实行这种做法,但其他家庭却不实行,这种做法可能会复制甚至扩大后代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https://press.princeton.edu/books/hardcover/9780691171517/love-money-and-parenting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19/01/intensive-helicopter-parenting-inequality/580528/

编辑:May

监制:April

版权说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原标题:《“鸡娃”成风: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是突围还是困境?》

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升学论坛

GMT+8, 2024-12-27 1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