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会用手机支付,不会办理“随申码”,不会网上购物……老年人普遍遇到的“数字鸿沟”等问题,应如何解决?
即将召开的2021年“上海两会”上,民盟上海市委拟提交一份提案,建议政府做好“托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并以技术提升供给,普惠各类老年人群。
提案指出,上海比我国其他大多数地方要更早进入老龄化,老龄化程度也相对更高,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布局和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上海逐渐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如2019年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增长至35.2%,上海老年教育体系规模和分布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一座难求”与“只上学不毕业”的难题依然存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部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并要求“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十四五’期间,应从更大视角出发,培育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让老年教育发挥更加彰显的社会作用。”提案称,要着力做好供给侧改革,破解老年教育“一座难求”“只读书不毕业”“线上困境”等难题。
为此,这份提案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
第一、政府做好“托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政府应继续将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扩大对街道和居委会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使社区有实力整合全社会老年教育资源。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职业院校、业余大学、成人高校、普通高校及社会办学机构等教育资源开放。
第二、以技术提升供给,普惠各类老年人群。紧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潮流,大力发展适合老年人的各项教学手段,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更有效的聚集、调配和推送,推进老年教育在基层不断延伸与覆盖。鼓励全社会多开发“申程出行”之类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第三、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为老年教育服务。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积极投身老年教育事业;推动学有所成和学有经验的学员转化为老年教育的老师与管理者;加强对初老老年人的职业培训,支持他们转化为社会志愿者,服务老年教育和社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