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升学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家园
专业、学校怎么选?免费公益咨询解答开通学校版块微信:543646没考上高中怎么办,不要慌!
热门:大连报关学校招生网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
查看: 620|回复: 0

报告发现:六大结构性错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复制链接]

22

主题

47

回帖

2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3
发表于 2021-2-13 23: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集群智慧云科服发明专利申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 · 中青网记者 王聪聪)哪些大学生就业难?近日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6 月仍有 26.3% 的 2020 届应届生在求职,在这部分学生中,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低层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除了因疫情冲击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智联招聘相关专家组成的 "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 课题组,发布此次报告。
低层次热门专业受访毕业生就业困难
报告显示,在 6 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硕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别为 8.0% 和 0.14%。用 " 某类学历 6 月份仍在求职的人数 / 该类学历过去一年求职的人数 " 来计算不同学历的就业难度系数(下文各维度就业难度系数与之类似)。大专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最高(30.0%),本科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次之(27.9%),前两者就业难度约为硕士(15.9%)和博士(11.2%)学历的两倍。
报告发现,就业困难大学生以户籍地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在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户籍地在三线城市(29.2%)和四五线城市(41.5%)的大学生比重超过了七成,构成了仍在求职的大学生的主体。从高校所在地来看,区域难度差异不太明显,中部和东部高校分别仍有 29.2% 和 27.6% 的大学生未就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3%),东北(25.5%)和西部(25.1%)高校未就业大学生比重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多方支持下,湖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并未高于其他地区,6 月份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为 2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就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达到 30.1%,高于京津冀(26.9%)和长三角(26.3%)地区。
在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一般学院(52.1%)和非重点大学(39.4%)的合计比重超过九成。从就业难度系数看,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有 14.7% 的学生仍在求职,而非重点大学(26.2%)和一般学院(30.9%)的就业难度要大得多。

DGiM0PN3W2W22F30.jpg



从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占比达到 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的占比也达到了 1.7%。这些专业本属于 " 热门 " 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对于专科应届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为法律;对于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会计。再从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重看,烹饪(41.8%)、会展管理(40.7%)、休闲体育(37.7%)和旅游酒店管理(34.8%)等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专业。
就业难主要原因:岗位需求和大学生能力期望结构性错配
报告指出,除了因疫情冲击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当前东部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 51.3% 的就业岗位需求,而 6 月份大学生往东部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到 57.0%,后者比前者高出 5.7 个百分点," 孔雀欲往东南飞 " 的趋势依然突出,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对而言,虽然中部地区提供了 22.6% 的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但 6 月份只有 18.0% 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中部地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意愿基本保持平衡。

ERSUkqUr9QSk9isI.jpg



从城市维度观察,新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分别提供了 37.5% 和 11.1% 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在 6 月份收到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只为 35.9% 和 9.8%,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洼地。值得一提的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为大学生提供了 21.4% 的工作岗位,但拥有这四个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重仅占 3.5%,特别是前往北京和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落户难问题。
二是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相比于秋招和春招,当前是企业校园招聘的淡季,6 月份的有效岗位需求以中低端学历为主,大专(31.9%)和 " 学历不限 "(32.0%)的岗位比重接近三分之二。相应地,目前就业市场上明确提出至少需要大学本科学历的岗位需求比重为 34.6%,这一比重远远低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的比重(65.6%);而明确提出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比重为 1.4%,也明显低于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的比重(8.1%)。由于岗位的学历要求和职业薪酬挂钩,当前大多数就业岗位对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增加了高学历者的就业难度。
三是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从 6 月份在线岗位的专业需求来看,企业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 43.1%。但从仍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专业结构看,理工科毕业生比重只有 38.7%。尤其是土木工程与建筑类专业,企业岗位需求比重高达 9.6%,比 6 月份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比重(2.4%)高 7.2 个百分点。与之相对,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岗位需求比重(33.8%)比经管类毕业生的比重(36.5%)低了 2.7 个百分点。其中,财务与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比重(2.7%)比大学生求职者比重(12.1%)低 9.4 个百分点。6 月份仍在求职的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比重为 3.2%,比企业岗位需求比重(1.3%)高近 2 个百分点,在疫情对市场化教育机构冲击较大的背景下,公共教育机构吸纳教育类毕业生显得尤为必要。此外,文史哲法、医学、艺术、农学专业的供需比重大致相当。
四是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当前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 65.8% 的岗位需求,但 6 月份只有 27.8% 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民营企业。相反,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别只提供了 5.4%、5.2% 和 6.8% 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投递到这三类企业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分别达到 13.8%、16.3% 和 11.3%。不可否认,大学毕业生对不同性质企业有如此大的就业偏好差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最大的一类供需错配。

xq9AUl0UU45QZAgZ.jpg



五是行业需求与求职热度错配。报告显示,就业困难大学生更倾向于进入收入高、保障好、市场压力小的行业,求职热度较高的政府 / 公共事业 / 非盈利机构(8.1)、交通 / 运输(5.0)、能源 / 矿产(4.6)等行业的供需偏离度都远高于 1 的均衡值。相反,就业困难大学生不热衷于进入市场化程度较高、职业起步阶段不稳定的行业,如中介服务业(0.15)、教育 / 培训(0.26)、娱乐 / 体育 / 休闲(0.31)等行业的供需偏离度都远小于 1 的均衡值。
六是岗位缺口和职业选择错配。报告显示,就业困难大学生更期望从事体面稳定的高级白领类职业,如广告 / 会展(6.4)、财务 / 审计 / 税务(5.5)、项目管理 / 项目协调(5.3)等职业的供需偏离度都远高于 1 的均衡值,这些职业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与此相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对那些劳动强度大、平台低、流动性强的职业热情较低,如岗位发布占比高达 23.1% 的销售类职位,其供需偏离度仅为 0.26,房地产经纪与中介(0.18)以及技工 / 操作工(0.22)则是供需偏离度最低的两个职业。
" 双届叠加 " 局面下 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2020 届毕业季已过,2021 届秋招又将至,大学生就业即将面临 " 双届叠加 " 的更严峻局面。报告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外部冲击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因素,还存在疫情导致的摩擦性因素。必须以超常规的政策 " 组合拳 ",对冲周期性因素,缓解结构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报告提出三大建议,一是以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对冲周期性因素。相较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农民工的传统反周期就业政策,应结合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目标,为今明两年应届大学生提供 " 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 "。 具体如: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并通过持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
二是以新经济导向的 " 大学生后教育体系 " 缓解结构性因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对稳定我国就业市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着力点。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 " 大学生后教育体系 ",联合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专升本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及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
三是以提高 " 云端招聘 " 的质量和渗透率降低摩擦性因素。新一届大学生就业的秋招和春招即将到来,传统大型现场招聘能否顺利举办仍将面临新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高渗透率和高质量的 " 云端招聘 " 平台愈发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发挥这类平台的功能和优势,企业可更多开展 " 云端双选会 "" 云端宣讲会 "" 空中笔试 " 和 " 空中面试 " 等活动,借助视频、语音、文字乃至 VR 场景模拟等方式,对大学生求职者进行多维度评价,提高线上招聘的渗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升学论坛

GMT+8, 2024-9-20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