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类广告宣传要和企业文化、教学宗旨相一致,从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来做诉求,不要徒有其表,纯粹‘花架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专委副理事长俞勇发现,现在一些在线教育的广告营销话术缺乏正确的导向,严重误导青少年,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近日,记者调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教育类广告发现,浮夸、虚假的情景剧式营销数不胜数。
高途课堂的一则广告讲述道,一位妈妈不给女儿报辅导班,反遭女儿逼问“人家都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的老师带队授课,你为什么不给我报。”
有网友看后吐槽道,“这是什么猎奇心理,高考分数低就骂家长没给报名,为了宣传也不至于带这样的节奏吧。”
网友评论源自微博,图源自QQ空间
还有网友表示不敢相信,这真是给青少年看的广告?
网友评论
“青少年儿童本身没有科学的辨别能力,一旦孩子看到这类短视频广告,他会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清北名师授课。”俞勇表示,一旦孩子的心智模式被污染,清理的成本就会很高,孩子走向正确学习观、价值观的道路也会变得艰难。
如今,“清北名师+低价速成培训”已经成为教育类短视频广告的标配。“花49块钱,只需不到一个月,孩子就能掌握数学157种速算方法,59个计算几何应用题……”“现在是开发孩子思维能力的黄金期,错过了就再也没机会了!”“怎么会没用,这个课可是北大名师带队教学。”
但一些教培机构的广告所体现的价值导向早已偏离教育规律,无处不在的虚假广告对学生及家长造成了极大伤害,强监督和强治理势在必行。
在线教育虚假广告加重家长焦虑,让孩子学会“讨巧”
“这些华而不实的广告一看就比较虚假,我不会相信,但现在让人焦虑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能否成为环境效应,如果我周边的家长和孩子都相信了,都去参与了,那我就慌了。”家长陆先生告诉未来网记者。
家庭教育专家陈光表示,教育焦虑是现在普遍的一种大环境,家长们会有从众心理,身边朋友的孩子都在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和兴趣班,自家的孩子不进则退肯定是不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培机构或名师,为了迎合家长急躁的心态、达到家长对课程进行快速选择和付费的目的,用广告轮番轰炸家长的短视频平台、朋友圈,来加重家长的教育焦虑。”陈光坦言,现在给孩子报课外班已经成为家长在焦虑驱使下无奈的选择。
“无论你现在不到五十分,还是总在七十分徘徊,只要掌握了杰哥的口诀解题法,边念口诀,边做题,就能够快速实现分数的提升。”一些在线教培机构常以提分速成为宣扬的噱头,源源不断地生产这些让孩子提分的“速成品”。
图源抖音
有家长表示,“广告铺天盖地地制造焦虑,辅导的时候却变成超前教育,让你以为孩子上了辅导班真的有效果。”
在陈光看来,辅导机构进行超前教育和速成教育会让孩子有“讨巧”的心态,孩子学了这些简单的套路,便会轻视“独立思考”和“努力坚持”的重要性,那么在校内课堂时,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没有必要再听老师讲课。
其实,高营销、低价不一定带来高转介绍率和高续班率。来自江苏的周女士表示,自己买了猿辅导的试听课,但是体验感非常不好,一个小时的课程,半个小时都是在诱导家长续买。
俞勇建议,在线教育应时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在做良心工程?是不是遵循教育规律?是不是跟国家总体的教育方针相一致?
强监管和强治理势在必行
“目前,短视频平台教育类广告乱象丛生,涉及到的学生、家长人数众多,极易成为社会热点和舆论关注焦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需要强监管和强治理。”俞勇表示。
值得借鉴的是,早在2019年,民进中央就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教育类广告管理的提案》的党派提案,就教育类广告投放的密度问题、监管问题提出详细建议。
“首先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针对教育类广告管理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细则。”民进中央建议,在充分考虑教育特殊性的前提下,制定教育类广告的具体管理办法,使教育类广告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也要提高对教育类广告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广告监督管理部门中,组建专门的教育类广告管理机构,负责在广告发布前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对教育类广告的投放密度和投放量进行控制。
“最重要的是设立专门处理教育类广告相关管理事务的窗口和公共网站、邮箱,以便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寻找经过国家专门机构审定的教育类信息,从而避免上当受骗。”民进中央提出。
“教育部门、监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媒体要对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自媒体广告齐抓共管、对症下药。”俞勇补充道,线上教育机构的审批单位也要对自己审批的线上教育机构发布的各类广告做好发布前的预审,对应的广告发布媒体也要遵守广告法和广告管理条例的各项条款,不可发布违规或虚假广告。
原标题:《妈妈不给报培训班反遭女儿逼问,网友:这真是给青少年看的广告?!》
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