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升学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家园
专业、学校怎么选?免费公益咨询解答开通学校版块微信:543646没考上高中怎么办,不要慌!
热门:大连报关学校招生网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
查看: 260|回复: 4

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年增长88% 考研热与背后的中国“工程师红利”

[复制链接]

36

主题

78

回帖

3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发表于 2021-2-22 21: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集群智慧云科服发明专利申请
上个周末,山西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刘轩(化名)结束了他的考研初试,暂时松了一口气。
刘轩跨城市、跨学校报了广州一所 985 高校,他清楚地意识到"热门城市 重点学校"的难度有多高,因此踏踏实实地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备考。
刘轩是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377 万报考人数中的一员,这一人数比去年增长了 36 万,增幅为 10.6%,报考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考研热已经成为了持续好几年的现象。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2014 年、201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曾出现了负增长,2016 年增速转正,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报名人数高歌猛进。2017 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 201 万,到了 2021 年,这一数字变为了 377 万,短短 4 年间,增加了约 87.6%。
长期以来,名校的本科毕业生将深造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2019 年,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深造率分别高达 80.5% 和 73.5%,当然,其中出国深造以及保送生占了较高比例。而非重点城市、非名校的本科生更是有一种焦虑感,如果想在更好的城市、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读研究生对大多数人似乎是唯一的跳板。
一方面,这使得考研越来越陷入坊间热议的"内卷"逻辑;但另一方面,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看,中国进入"工程师红利"时代,这既意味着人才的供给在增加,也意味着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与商业创新中,作为人才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角度来看,考研热的背后,很大程度反映的是,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而发生的人才结构跃升。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约百万
为什么选择考研?刘轩的答案是,本科所在的学校和城市都不算好,将来想去一线城市,至少是新一线城市发展,学历将是非常重要的"敲门砖"。
刘轩学的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他将来理想的工作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希望能够进比亚迪或者宁德时代。
"研发类的岗位,普遍要求研究生学历。"刘轩说。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发布《2021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其中指出,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影响,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影响因素。
12 月 1 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 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2021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 909 万人,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909 万人对比 2020 届毕业生增加了 35 万人。上海财经大学一位考研学生向记者表示,一方面,毕业人数在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2020 届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尚未就业,这使得 2021 年的就业压力更大。
为了避开暂时的就业压力,或者获取将来更好的就业筹码,似乎是促成考研热的主因。
记者梳理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发现,2017 年到 2019 年,全国本科生毕业人数增加了 10 万,但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加了约 80 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应届毕业生,考研大军中也不乏往届生、在职考研者。教育部曾公布 2018 年 238 万考研报名人员的构成,其中应届考生 131 万人,往届考生也高达 107 万。
李忻(化名)2020 年刚从武汉一所 985 高校毕业,他以几分之差经历了考研失利,所幸,在毕业季的尾声,学生物制药专业的他顺利在老家桂林找到了一份试剂研发的工作。
因为忙于入职和适应,李忻没有按照此前的计划继续考研,但也并未放弃这一想法,一是身边的研发同事基本上是研究生学历,群体压力很大,二是他希望将来能去广东发展,读研究生对他既意味着更高的学历,也意味着在某一个方向能有更深的积累。
考研人数的增加,某种程度也倒逼了研究生扩招。上述《2021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统计,近 10 年间,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 6%。
2020 年 2 月,教育部宣布硕士研究生扩招 18.9 万人,这对比 2019 年的 81.13 万,增幅达到 23%。尽管扩招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疫情影响下,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分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扩招很大程度是因为报名的人数一直在增加,扩招的原则也是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的。
根据简单计算,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概率突破了 100 万人。
"工程师红利"背后的人才供求
研究生越来越多,也引起了"学历贬值"的担忧,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出现名校毕业生进中小学做老师,或是去街道办工作的案例。
事实上,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考研热的背后是技术与商业的发展改变了许多工作的性质,对于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思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家氢燃料电池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氢燃料电池研发岗位的人才目前还比较少,在高校设置的专业一般是化学材料的一个分支,公司招应届毕业生的话,更青睐在学校里有过相关课题经验的学生。
刘轩则表示,他所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传统工科,就业比较一般,但和一些新兴领域形成交叉学科,这会打开新的就业空间,工作内容也更有挑战性。
清华大学一位工程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则向记者表示,如果只是读完本科,很难独当一面地完成科研项目。
光大证券 2019 年发布的一份《中高端人才寻访行业比较报告》显示,2008 年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为 24.8 人,到 2015 年这一数字增长为 33 人,而报告预计 2020 年将增长至 43 人。
2020 年 3 月 4 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发表文章称,当前中国每年工学类普通本科毕业生超过 140 万人,工程师红利已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尽管这里对"工程师红利"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工学类普通本科毕业生超过 140 万人",但在现实环境下,有着交叉学科背景,或者科研经验的研究生,成为用人单位的更优之选,市场的人才需求传导,加剧了考研热。
不止是工科,新业态的频频出现,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催生了各种新的人才需求,而硕士研究生招生也在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化而调整、优化。
譬如,2020 年的 18.9 万人扩招安排,计划增量投向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2020 年 7 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成为我国第 14 个学科门类。各高校设置的交叉学科名称,包括整合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融合医工学、全球领导力等,无一不是涉及两个以上的一级学科。
不过,有教育界人士提醒需要防范"过度教育"的问题,因为单从应对就业角度来看,我们的很多就业问题是结构性的,譬如高级技工类人才短缺,而某些领域的高学历人才却过剩。
储朝晖向记者表示,要注意平衡"过度教育"的问题,如果用人单位都过于追求高学历求职者,社会的整体效益是较低的。
广东一位高校人士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长期来看,我们的教育要做好培养方向的区分,应用型的和研究型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专业有分工,而不只是唯学历论。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59

回帖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21-2-22 21: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研热日趋演变成“二次高考”!尽管网民对考研热评价不一,但整体上是一种利好现象。考研热短期内不可能消减,下决心解决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有效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91

回帖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3
发表于 2021-2-22 22: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4年大学毕业那会,长城汽车招聘的说,以前车间里都是中专,后来车间里全都是大专,再后来,本科越来越多了,他们车间里就全招本科了再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二十年的,车间里是不是就全是研究生啊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53

回帖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1-2-22 22: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业环境恶劣所致,也是对生命和资源浪费,真正适含研究研发的人只是少数,普及硕士水分大应该重点少小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44

回帖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发表于 2021-2-22 2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限制录取人数不就得了,关键是政策导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1升学论坛

GMT+8, 2024-12-27 1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