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想看,一场球72杆里绝大部分杆数发生在哪个范围呢?
是在果岭周围,更准确地说是发生在果岭上。
推杆最关键的是,真正优秀的球手对自己的推杆有绝对的自信,即使事实不一定总是如此。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自己绝对自信,后者大多寄望于运气。
那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锻炼提升对自己推杆的自信?
学球帮国际导师、美国运动表现心理学家布莱特·麦凯布博士为你分享推杆的三个练习方法。
热身训练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放松,选一码左右的距离,绕洞连续推球进洞,不看技巧,没有准备程序,上去直接推进洞。看着小白球进洞会给球员莫大的自信,可以让他们迅速兴奋、紧张起来。
基础训练
不管是通过划线还是插Tee,确保杆头轨迹正确,由教练决定,先让球员完成自己的技术要点(动作训练)练习。
表现阶段
数据表明最有效提升推杆水平的方法,是提高长推的速度控制和短推的进洞率。
巡回赛数据的两码推杆进洞率仅为50%。这样的结果还是基于世界最顶级的球员和最优质的果岭得出的。很多青少年球手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凡是五码以内的推杆都应该推进,推不进的话一定是自己的技术有问题。他们应该对巡回赛事的数据平均水平加深了解,而别对自己有不实际的苛求。
the gamer(一个球版本)
目的:用1颗球练习的难度绝对大于3颗球,用3颗球可以有更多进洞的机会。球员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一码的推杆没进损失的只是1分,而进了三码的推杆意味着你能赢回更多分数,因为三码代表3分。长推进洞收获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巡回赛球员8英尺(2.4米)的推杆进洞率不过50%。
速度陷阱
速度控制无疑是对青少年的一大挑战。他们控制不住力道,于是想通过调整挥杆技巧来达到。
规则:每一次推球,都要比前一个远,但是不能超过校准棍,也不能碰到任何东西。看10颗球里面可以连续完成多少颗。
如果遇到上坡或者下坡,我们就可以自行调整球Tee和校准棍的位置,因为下坡要考虑更多的时间停球,上坡要考虑重力会削弱球的速度。教练们可以自由发挥考验学员是什么水平。这个练习对推杆速度控制是很有帮助的。
场上练习
9个洞,每个洞多给自己一个球的机会,在3到20英尺的距离区间内推球进洞。比如这个洞正常打完了,我再抛一个球,9个洞要保证至少5个洞一推即进。
即使最终一推没进也不要紧,三推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能推进去的信心。所以3到20英尺的区间,抛球,看线,推球进洞,要抱着每一推都必进的决心,结果如何不必在意,要的是信念。
以上的三个练习方法都是关于进洞的决心,不用考虑推不进的后果。
长杆、短杆、推杆都有不同的表现训练方法。如果你想全面提升赛场表现,建议你深度学习麦凯布博士主讲的《青少年高尔夫竞技心理》!
这门课由谁讲?
布莱特·麦凯布博士(Bhrett McCabe,PHD)是美国运动表现心理学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The Mind Side运动表现心理研究中心创始人。
大学棒球冠军球员出身的麦凯布博士对运动心理学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曾帮助PGA、LPGA、NFL、NBA、MMA 众多运动员评估、训练并提升运动表现心理,达到职业巅峰。包括美巡顶级球员琼·拉姆、比利·霍雪尔、 帕顿·金泽尔、布莱恩·哈曼等。
他著有运动表现心理学书籍 The Urgency to Create a Competitive Mindset 以及 The Game Plan,意在帮助广大运动员、教练、领导者达到最佳运动表现。
多次在美国GOLF Magazine《高尔夫》,Golf World《高尔夫大视野》,Golf Week《高尔夫周刊》,ESPNW等商业杂志上发表文章。也是美国高尔夫频道 Morning Drive 和 Golf Fix 栏目的特邀嘉宾。
这门课讲什么?
16章48个小节,布莱特·麦凯布博士从临床心理角度出发,结合自身运动员经历和职业球员、青少年球员的合作经验,为你分享最专业的竞技心理知识,并在每个小节的最后提供最干货的教学建议和训练方案。
综合评估
因材施教
人类表现神经科学
球员常见阻碍
制定训练流程
表现训练实战演练
反败为胜
模拟训练
时刻准备着
专注当下
激流勇进
身心训练方法
赛后总结
从比赛到针对比赛训练
负面情绪
大智大愚
向上滑动,查看课程大纲
我能学到什么?
真正认识不同的球员,了解他们的动机及阻碍,建立深度信任;
明白焦虑产生的心理学原因,从钟型曲线认识球员的现状与期望,如何管理激流巧用心理技巧,调整情绪;
帮助外控型球员培养自信,引导内控型球员自我探索,优化训练效果,改善球员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倦怠等消极状况的产生,提高竞技表现。
适合谁学?
渴望提升自我,从心理运动表现丰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的教练;
希望从心理方面给予孩子指导的家长;
适合不同水平的球员/球友。
课程48小节,每小节10分钟左右
每天学习一小节,不用2个月即可学完
假期也要充电学习哦!
就现在,跟心理学专家一起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