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了解100多年前的社会,经常是通过影视剧来切入的。真实历史与影视剧有多大差距呢?我们借助一组晚清老照片来分辨其中的异同。
女子学校的毕业生。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5年。受过教育的女性更阳光、更自信,精气神也更加昂扬向上,她们算得上妇女解放的先行者。
北京,净水泼街。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7年。100多年以前北京城的道路都是由黄土混合沙石碾压筑成,在刮风的时候,尘土飞扬,路面被车轮碾压破坏,坑坑洼洼。所以要用黄土铺垫修整道路,再泼上净水,减少扬尘。泼街时两人一组,分上下手,持勺泼水的上手工钱挣得多点儿,下手帮忙抬双耳大木桶。泼水也讲技巧,既要泼得远更要泼得匀,把这条街泼得又湿又匀,还不能和泥。
旗人家庭的母子合影。
这张照片的结构布局很有意思,在最显眼的位置摆放了3把大刀,突出了旗人家庭的尚武传统。
山东巡抚袁世凯与外国客人喝茶聊天。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1年,地点在山东巡抚衙门内,Dr. Hedley摄影。当时巡抚大人袁世凯、山东商务局总办唐绍仪(老袁身后那位)等人与外国客人喝茶聊天,话题涉及通商和利权。袁世凯从担任山东巡抚开始,但凡有外事活动,一定会带上唐绍仪。
孩子们在玩撞拐子游戏。
相信大家在童年时代都玩过这个游戏,尤其是男孩子。撞拐子就是把一条腿抬起来,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再用抬起的那条腿的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为输。
南京,等待就诊的病人。
这个场景是在一家西方人开设的医院拍摄的。晚清时期,西医进入中国,并逐渐得到百姓的认可。
胳膊异常生长的病人。
这个病人胳膊肿大,骨瘦如柴,病情严重。在Wrilen General Hosptial做了截肢手术,随后渐渐强壮起来,体重增加了22磅(约合10公斤)。
学习使用缝纫机的女人。
清朝同治年间,进口缝纫机已在上海销售,一台约50两白银,被叫做“铁车”、“洋机”、“针车”。1880年,一些外企为了推销缝纫机,以较高的报酬雇用女工,经培训后让她们带上缝纫机沿街表演,向百姓介绍缝纫机的操作方法。1905年,上海出现了一些小作坊,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
火车通过北京崇文门。
1901年,清廷打通崇文门瓮城,将铁轨从永定门外铺设至前门车站。为了确保通行安全,城门前安装了闸门,由人工控制,火车不通过时,闸门开放,行人、车辆可随意走动。那时都是蒸汽机车,火车一过,浓烟滚滚。
大连堆积如山的大豆和豆糟。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9年。东北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当时年产量大约有150万吨,1909年出口量超过80万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在东北势力的不断扩张,开始了对东北大豆的控制,其通过“满铁”等机构的经营,使东北大豆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从中获取暴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