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7年,对美国来说,是整体战略改变的关键一年,“杜鲁门主义”,实际上在政治上与苏联交恶,彼此敌视;“马歇尔计划”拉拢欧洲16国,在经济上防止东方势力的渗透。从而在战略上,彻底地与苏联进入“冷战”时期。
作为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在短短两年的任期内,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苏联,防止其对欧洲的侵蚀,促进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同盟形成。战后的马歇尔,完成了从职业军人到政治家的转变。
然而,他不得不辞去国务卿的职务。
1949年1月17日,杜鲁门再次赢得大选,获得连任。谁知,与总统宣誓就任一起的,是马歇尔因身体原因递交的辞呈,他辞去了国务卿,由艾奇逊接任。尽管人们对他的辞职表示理解和惋惜,但其中还有一些原因是鲜为人知的。
首先,受总统大选影响,他的职务一定会解除。“一朝皇帝,一朝臣”,在美国也遵循这样的原则,一旦杜鲁门竞选不上,其班底将会解散,尤其是国务卿这个重要的职务。当然,就算连任,马歇尔也确实因肾病,无力继续担任这个职务。
其次,为竞选,杜鲁门牺牲马歇尔。其实两人对待苏联的问题,向来都是“强硬派”,尤其是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马歇尔对苏联的批评更加尖锐。但杜鲁门在总统竞选中,为了争取选票,需要改变一下自己一贯的“强硬态度”。
于是,在对苏问题,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在柏林问题向苏联进行妥协,缓和两国关系。这与“强硬的”马歇尔对外政策相悖,既然是反对,解除马歇尔的职务才能说得过去。从另一个角度讲,马歇尔被杜鲁门“出卖”了。
更重要的是,杜鲁门是罗斯福去世后继任的,当时的议会两院是共和党控制,这个尴尬的局面,只得请马歇尔这个无党派出马,才能进行周旋。一旦杜鲁门竞选成功,民主党将控制议会两院,也就不需要马歇尔的“帮忙”了。
尽管这些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但马歇尔对此却看得很淡,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在他看来,只要是国家需要,都将全力以赴。多少有些愧疚的杜鲁门安排医院给他治病、疗养,各国政要、各界人士纷纷来电表示慰问。
出院后,又安排他出任美国红十字会会长。马歇尔欣然接受,在一年的时间里,将过去混乱、糟糕的组织治理得井然有序。这一段日子,马歇尔一边恢复身体,一边四处游走,募集捐款,日子过得忙碌而轻松。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杜鲁门再次请马歇尔出山。
1950年的欧洲,美、苏双方正在进行着冷战,而在远东的朝鲜却在进行着热战。杜鲁门既要为“充当警察”,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又要应对国内的反战呼声,就在“焦头烂额”之际,再次想到马歇尔,因为只有这位老军人有能力处理危机。
能够在有生之年再次参与一场战争,对马歇尔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他随即同意出任美国国防部长。由于他资格老,经验丰富,可以说是德高望重、满城桃李,过去矛盾重重的国防部与国务院。如今,他的到来,两个部门一下子和谐了起来。
此时已是国务卿的艾奇逊对他深表感谢,两个重要部门的团结对杜鲁门来说,少了许多的麻烦。尽管国防部长是个文职官员,与军队没有太多关系,马歇尔要调动三军,必须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三军参谋长,但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这些军队的高官很多都是马歇尔提携起来的,尤其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更是他一步一步将他提到重要岗位。当然,马歇尔不是摆“老资格”的人,他对这些曾经的部下尊敬有加,按规矩办事,赢得了大家一致称赞。
现在,他要全力应付的是,朝鲜战争给美国带来的麻烦。美、苏之间的冷战,也暴露出美国势力扩张和膨胀的一面,可以说,哪里有苏联人的影子,美国人一定也会出现在那里,这也是朝鲜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眼下的南朝鲜军队不争气的退缩到“釜山”,美国必须介入。在马歇尔看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无非面对的是,要么是一场局部的有限战争,要么由此引发全面的世界大战。而朝鲜与欧洲比起来,战略意义并不大,只是一场“怄气战”。
就是这场在美国人眼里的局部战争,却被“不听话”的麦克阿瑟打成了烂仗。
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欧洲15国组成联合国军,司令一职“顺理成章”地落在了远东司令麦克阿瑟头上。对他来说,这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于是一面向国内要求增兵,一面在仁川实施登陆,解了釜山之围。
初战告捷,国内的一片赞美声,让唯我独尊的麦克阿瑟更加有恃无恐,凭借“老资格”根本看不上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他不顾总统和参谋总部的命令和要求,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并没有采取谨慎的态度,反而大张旗鼓的进攻。
在他看来,整个朝鲜都是他的用武之地,要么不用他,要么全听他的。这样的论调根本就是目中无人、骄横放肆的表现,让杜鲁门等人很头疼。麦克阿瑟不顾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并对中朝边界进行轰炸,封锁台湾海峡,扩大战争。
其实,和麦克阿瑟抱着同样观点的,还有马歇尔和杜鲁门,他们的“霸权主义”思想暴露无遗。只不过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连续发动了两次反攻,彻底打乱了美国的战略步骤,也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朝鲜是不可能“速战速决”的。
惨重的损失,国内的反战呼声,以及欧洲盟国的反对。马歇尔迅速反应,要求布莱德雷通知麦克阿瑟,美国不打算在朝鲜投入更多的兵力,只需维持现状。但傲慢的麦克阿瑟怎能听得进去,他不愿看到自己声誉毁于一旦,依然叫嚣着战争。
他一面推卸战败责任,一面擅自接受记者采访,声明由于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的束缚,才造成眼下的困难。这种明显与政府“叫板”的论调,立刻遭到马歇尔的反对,他立刻以国防部和国务院的名义,命令他“闭嘴”。
与中朝军队的“拉锯战”,让美国人意识到这样僵持下去的危险。一是,欧洲才是美、苏两国的主战场,朝鲜不是战略重点;二是,苏军在幕后“养精蓄锐”,而美军大部分兵力滞留在朝鲜。更麻烦的是,麦克阿瑟一直在叫嚣着扩大战争,是该解除他职务的时候了。
马歇尔虽然也很反感麦克阿瑟,但并不同意撤换他。杜鲁门为此十分生气,他建议马歇尔回国防部去查一下档案,看看麦克阿瑟是如何违抗历届总统的命令,该不该撤职?第二天,马歇尔告诉杜鲁门:“两年前就该撤销他的职务”。
1951年4月,麦克阿瑟被解除了职务,新上任的李奇微将军,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逐渐稳定了局势,并进行停战谈判,马歇尔也觉得是时候辞职休息了。他辞去了一切公职,在多多纳庄园颐养天年,但拒绝写回忆录。
1953年,马歇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授予一位职业军人。尽管是针对其战后对恢复欧洲经济所做的贡献,但也包含了对他工作兢兢业业、谦恭自守的褒奖,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人。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