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顶尖学科建设计划:“双一流”之上的终极挑战?
一项重大学科建设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近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战略型需求导向,启动顶尖学科建设计划,落实好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实体化建设。
我国2017年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2009年启动基础学科“珠峰计划”。顶尖学科建设计划会是一项怎样的计划,这会不会是比“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层次更高的战略级项目?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一些地方和高校正在陆续披露自己的顶尖学科建设计划。然而,什么样的学科才是顶尖学科,又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建设顶尖学科?
顶尖学科概览
我国高校目前有哪些国际顶尖学科?
根据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我国内地高校排名世界前10的学科集中在工学门类。
清华大学的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仪器科学、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16.340, -1.44, -8.10%)、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武汉大学的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中南大学的矿业工程都位居世界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东南大学的通信工程、清华大学的纳米科学与技术排名世界第二。
除了工学门类,内地大学排名靠前的学科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世界第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世界第十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世界第十三)等。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后,各地陆续出台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出台本地的顶尖学科、高峰学科等名称各不相同的学科建设计划。
比如近日,天津市印发文件,提出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南开大学化学、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一批顶尖学科。
四川省稍早前印发的文件则提出,推进高校“双一流”体系建设,继续统筹全省资源,有计划持续培育和扩大四川“高峰学科”达到30个左右。
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前,一些大学已经提出了自己的顶尖学科建设计划。
2017年,天津大学宣布未来五年将实施“TOPS 计划”,系统推进顶尖学科、优势学科、潜力学科和学科交叉支撑平台建设,重点支持若干顶尖学科和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0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致辞称,期待清华大学和微电子所加快建设成为世界顶尖大学和顶尖学科的步伐。
之前的9月26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建系50周年纪念大会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说,目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已发展成为中国自动化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引领着中国自动化教育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持续创新。未来,自动化系将在建设世界顶尖学科道路上阔步前进。
这些信息都显示,顶尖学科建设的鲜明指向,是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需求。以自动化学科为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形势下,自动化学科是当今最具交叉特色、最有实践导向、最强辐射作用的学科之一,已经将控制科学延展到生物信息学、脑与认知科学等新方向。
顶尖学科与诺贝尔奖
顶尖学科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2020年9月18日,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但清华大学2019年和2020年先后出台的工科发展计划、理科提升计划却给出了这样的时间表:2030年,工科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前列,部分学科达到世界顶尖水平;2050年,工科整体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实现全球引领;2030年,理科整体达到世界一流,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用什么衡量一个学科达到了顶尖学科水平?至少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指标。
宜宾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田联进等人的研究发现,1901-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次数最多的前20所大学分别为:剑桥大学、哥伦洪堡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国 巴黎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这些大学的获奖次数在7-29次之间。
“可以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是通过某项计划最终获奖的,即使有以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为目标的计划,最终产生出获奖者的机会也很小。学术研究有其自己的规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顶尖学科建设计划尚未公布具体的、体系化的机制安排,他认为,不应沿用大学排名的思路实行顶尖学科建设计划。“在当前国内高校过于注重大学排名的氛围下,沿用这种思路建设顶尖学科并不理性,过于计划性的建设体制也不利于高校、学科的长期发展。”
在软科2020年物理学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出产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多的剑桥大学仅位列第17位。
“高峰”与“高原”
制定一项计划对于顶尖学科建设仍然是必要的,其可以为达成目标快速聚拢所需要的资源。
而学科会聚,已是国际上顶尖学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联进等人的研究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多的大学,其诺贝尔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奖比例亦较多。世界上获得这三大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前15所大学,正显示了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这15所大学分别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
专家介绍,学科会聚是21世纪前后才出现的概念,与学科群、跨学科、交叉学科等传统概念相比,更加强调应对社会重大需求情境下学科间的有机协同和高效集成。
比如,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发起“智能探索(Intelligence Quest IQ)计划”,希望创建一个创新共同体,将神经系统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关键领域结合在一起,借助能引发重大突破的基础研究,加深对智能的理解。
该计划依托两大支柱实体项目,一是核心项目(Core)重点探索人类与仿生人工智能的学习理论,该项目在探究人类大脑工作原理基础上为类人脑提供应用人工智能的学习算法;二是
深度链接项目(Bridge),它将在人类智能和仿生人工智能上的研究发现应用于多种领域,并集聚全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和研究型实验室研发平台,为人工智能研究社群提供各种创新资源。
学科会聚的理念已经渗透进“双一流”建设。一名“双一流”高校教务部负责人告诉21记者,“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理念已普遍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不再唯“规模论”,而是更加关注学科结构和学科质量的发展。
事实上,国内高校“高峰”学科建设不力,很大原因是“高原”学科发展不足,难以形成协同。在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年度报告中,该问题表现突出。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在自述问题中提到“高峰学科数量不足,覆盖面窄,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工科,无法带动学校学科和学科群整体发展”;西北工业大学在自述问题中提到“高峰学科缺少,高原学科( 群) 建设乏力”;浙江大学指出“学科内涵式发展的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高精尖导向和重点方向凝练不够,顶尖学科尚未真正形成”。
而这也成为高校顶尖学科建设的发力点,上述负责人告诉21记者,“双一流”高校正普遍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一批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发展,重点支持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医学是学科会聚发展的热门领域。
(作者:王峰,实习生,陈立 编辑:周上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