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个话题上了热搜榜:#考研到底有多辛苦#。看到这个话题我才想起,2020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开始了。
我点进话题页面,发现大家一如既往地苦中作乐,尤其是一大波考研表情包,把备考经历形容成了段子。我拿着手机笑个不停,跟同事说“哈哈我当年也这副德行”。同事想了想问“你的当年有五六年了吧”(想打人怎么办……)
除了考研,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有些考试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走向,扭转了我们的生命格局。
我们采访了6个年轻人,请他们讲讲对他们意义重大的一次考试,也许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
01
司考失败后,
我才发现自己的“真面目”
肖立,男,26岁,律师
可能因为父母都是司法系统的,我一直对法学相关的考试很敏锐。读本科时,每次考试,我不怎么复习都能到90分,连考上法大研究生都是两个月突击的结果。周围人因此称赞我天生是学法学的料。
所以到司法考时,我也觉得自己肯定能过,结果惨败。
得知成绩后我就开始怨天尤人,成天想“凭什么不如我的同学都能考上”。渐渐地,抱怨演变成沮丧,我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学法学的料,之前考试顺利是不是因为运气好。
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一个同学的备考教材,那上面的笔记密密麻麻,而我那本简直像新书。我忽然想明白了,我的惨败不是命运不公或天赋不足,只是因为我自负,没有努力。
发现了这一点后,我释怀了。因为努力是最可控的事。我开始认真对待法考,这一次,我能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复习,还会每天吃完午饭带着书到楼下站着背,因为不想午后犯困降低效率。当然,最后结果令我很欣慰。
如果没有第一次法考失败,我不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自恃聪明不肯脚踏实地,我也不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脆弱,一次考试就能令我一蹶不振。而如果没有第二次备考,我也不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那么刻苦,也就没有机会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认识。
在二十几岁时发现自己的真面目是幸运的,因为还来得及校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
02
背着家人考研让我感受到,
没有周围人支持,
恰恰是坚持自己道路的时候
卢卢潘达,女,23岁,研究生在读
父母非常不赞成我读研,希望我参加省里公务员考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年纪偏大,比其他父母更能感觉到时间流逝,担心以后不能照顾我,就希望我走稳定的路。
我无法决绝地拒绝他们,只能报名省考的同时私下准备考研。
过程中我压力很大。一方面不论我和父母的想法谁的更对,与他们背道而驰本身让我感到孤立无援。另一方面,我必须证明不按他们的规划我也可以过得不错,才能理直气壮地拒绝听从他们,那么考研包括考研以后的职业道路,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让我在复习时心情总是起伏不定,总是担心考不上怎么办,考上了又怎么办。
但恰恰因为这种压力,让我多次检视自己考研的意愿,也促使着我提前思考未来的职业道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对自己为什么选择考研越来越明晰,对未来的规划也越来越细致。
后来我考研成绩还不错,省考刚进面试。父母对比之下同意我读研。虽然他们仍在劝我考公,但我已经向期待的人生迈出了踏实的一步。
人生不止一个方向。而当我们选择了一条和他人的建议不一致的道路,我们其实不能指望他人放弃自己的立场转而支持我们。这时候免不了感到压力。
但是,没有周围人支持时,恰恰是我们看清前路,反思自己的机会。一旦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就算没有他人支持,我们也能坚定地走下去。
03
为了考研吃的苦并不值,
但那段吃苦的经历,
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欢乐小马,女,25岁
我考研的时候是大四。那段时间,按照专业的要求我们要去深圳实习。这很影响复习,一是压缩时间,二是实习单位的集体宿舍很吵,在那里住着我根本看不了书。
为了考研,我跟学校还有单位反复沟通,终于让他们同意我在外租房。
由于经济拮据,我租到的房子没有床。我就买床板,在上面铺纸壳板,睡在地上,但这样是睡不着的,半夜醒了干脆起来复习。房间里还没有桌椅,我就坐在“床上”,伏在腿上写试卷。现在回想,我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可是考上之后我却发现,在我们专业,学历不仅不加分反而减分。机构偏爱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尤其是有工作经验而读书不那么多的学生。碰壁多次之后,我真的后悔了,回想当时如果没有考研,而是用这两年多时间工作,我早就有了更好的职业发展。
即便如此,那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考”的时光,并非是浪费。虽然从当前的结果看,我吃的那些苦都不值得,可是那段吃苦的记忆已经成了心底的武器,常常能武装我。
现在,不论在什么情境下遇到困难,或感到无助、难熬时,我就会回想起那段时光,给自己加油打气。毕竟,那么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坎坷过不去呢?
04
一次考试失利不会决定我们的人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王者打人机,男,27岁,博士在读
我本科时就参与省级项目,加上备考很认真,考上研本来是板上钉钉的。可没想到我因为一分之差,和第一志愿失之交臂,只能被调剂去一所一般的学校。
“出身”影响考博,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研究生期间我更加用功,参与国家级课题,翻译专业书籍,想靠实力弥补“出身”不足。我的成果也确实比一些来自更好学校的学生突出,但到了考博时,我还是遭遇了歧视。
一位学界顶尖的老师在得知我想考他的博士后态度很敷衍,明明同意跟我当面聊聊,却只安排一位师姐来见我,还对那位师姐说:xxx学校的学生肯定不怎么样,你替我去见见,不行就算了。
这件事让我非常生气,立志去更好的学校,就想到了出国。可是当时离申请截止还剩三个月不到,我还什么都没准备,只能没日没夜地学,把身体都熬差了。但我一直坚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最终拿到了宾大全奖博士的offer。
其实,高一分或低一分,并不代表多大的实力差距,但低一分就是会让人觉得你“差”。可是这“差”未必是真的。我现在时常觉得,如果不是考研时那一分,我可能会在国内读到博士,学术成就可能就那样了。而偏偏是那一分把我推向了宾大,推向这条更有利于我的道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考试不会决定人生走向,只要我们的人生方向不变,失利一定会转化为新的可能性。
05
相比于眼前的得失,
我看到的是更长远的潜在可能性
站站,女,27岁,产品经理
现在回想,考研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孤独和迷茫的感觉。
我本科学校的氛围一般,全专业就我一个准备考研。这让我跟所有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比如,早上我去图书馆,室友看剧或找工作。晚上我复习,室友讨论怎么样可以找个好对象。我真的觉得蛮孤单的。
而且,我是跨专业考翻译,虽然知道翻译要练,可身边没有人指导,我完全不知道练到什么程度才是对的,就很迷茫。
这样的状态下,我时常感到烦躁,也动摇过,但我同时也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还是坚持下来了。
后来我考上研来了北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比如我发现很多北京的孩子从大一就开始认真找实习,和许多人觉得大四应付一下就行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比如后来我进BAT工作,真实体验“007”,也学会如何在夹缝中寻找快乐。
不是我推崇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是考研让我有机会跳脱出来看到不同,看到环境影响人的选择和发展,而这些事是人被裹挟在单一环境时感受不到的。
相比学业进益,考研带给我的平台和眼界对我的影响更大。如果当时我不考研,现在未必不好,但我肯定少了去探寻新生活的机会,自然就不会知道哪种生活更适合自己。
潜在的可能性比眼前的得失更重要,这是考研教会我的事。
06
能够直面自己的“做不到”,
比努力做到更需要勇气
蕾酱,女,28岁,全职妈妈
我15年报名考驾照,可是只考了科目一,后续的迟迟没考,因为我害怕车。
我的害怕是有生理反应的,比如一坐在驾驶座就心跳加速,就算只挂一档,我握方向盘的手都会抖。
有这些障碍在前,其实我不该学车。但我当时觉得有困难该去克服而不是逃避,于是逼着自己报了名。
可事实证明我克服不了。驾校教练将我当成反面教材,我也一直感到自己没用。
但有一次我偶然碰到当时一起学车的一位大姐,得知她后来科目一都没考就把钱退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对我说“我就是年纪大了看不进去书啊,这没什么嘛。做不到还逼着自己去做,才不聪明。”
她的这句话启发了我。我本来就害怕开车,为什么要逼自己去克服呢?于是我联系驾校,跟他们说我不考了,会去办手续。说定这件事后,我感到一身轻松。
其实,考驾照真的是件很小的事,却给我造成了许多压力。究其原因,就是我没有在一开始就正视自己的“做不到”。
一直以来,我们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逼自己克服,而不是允许“做不到”的存在,因为我们不想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也害怕自己不思进取。
可是,生活中本来就有许多“做不到”,承认“做不到”,我们才能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实际上是精简自己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承认“做不到”,其实需要更大的勇气。
KY作者说:
大部分人在小时候是非常讨厌考试的,可是长大以后我们渐渐发现,考试是人生中少数特别公平、只要付出就有回报的事情,而组成人生大部分的,是就算再努力也没办法的事件。
不仅如此,考试还是生活中少有的有确定性的事情。除了考试,我们很难再找出什么事有“标准答案”。从工作、爱情,再到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生活,所有的维度只能靠自己探索和试错。
但即使如此,标准化的考试依然是有意义的。有时,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否,会带我们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备考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在未来协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可是,一两次考试的成绩对于我们的影响又有多少呢?如果站在现在回看过去的某次考试,我们可能会发觉,无论当时我们觉得人生如何被那次考试扭转了,我们这一路走来,都已经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格局,不论是考试,还是其他的什么事件,可能在某个阶段令我们停滞不前或走向别的方向。
但最终,我们都将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活。
如果生活是场考试,你会给自己写出什么答案?
以上。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