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不是支出总量减少而是结构优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而这两项举措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的确是个大“新”闻,因为这情况是首次出现。但这并不突兀,而是来得正是时候。
疫情之下,我国的经济与民生承压不小。数据为证: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失业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央推出了以确保“六稳”、“六保”为主要目标的一系列政策。
这其中,在扩大财政赤字规模的背景下,大力压缩政府支出规模的宏观政策举措,对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将发挥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次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就与此契合。
一方面,疫情影响导致的支出回落,让该措施合乎情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7.5%,但中央本级支出增速已经回落至-7.1 %,而地方支出同比增速回升至11.1%。
此外,财政支出安排减少,也是源于收入的下降。今年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大幅下降了15%,其中税收收入下降了17.3%。按照量入为出的财政收支原则,收入来源的减少,必然会使财政支出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是为了让更多的资金用在支持市场主体上,这是实施该项政策的本意所在。
从减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非急需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同时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换句话说,政府用在自己身上的钱必须减下去、降下来。与此同时,用于支持市场主体和民生的支出获得了更多的资金。
事实上,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和地方用于扶持市场主体和民生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比如从财政支出的科目来看,4月份与疫情防控和社会保障相关科目明显提高,与上月相比,卫生健康增速回升27.6个百分点至16.7%,社会保障和就业回升29.5个百分点至24%。
除此以外,通过减税降费,发放稳岗补贴,推迟还本付息时限,加强就业创业支持力度等,不仅使市场主体减轻了疫情带来的冲击,还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稳住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和地方本级财政支出的缩减,并不是政府财政支出总量的减少,而是结构的优化。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下,按照预算安排,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将进一步提升到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也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但这2万亿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由此可见,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和地方本级支出大幅度减少了,但用于支持企业和民生的支出不降反增。政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企业就能够甩开膀子迈步往前走。因为在目前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困难是暂时的,但通过积极政策带来的预期向好则是长久的。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鲍一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