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恢复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新基建”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5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处获悉,今年两会,其建议优化智能交通项目采购规则, “‘新基建’战略意义重大,但必须预防‘重价格、轻技术’的采购导向。”
智能交通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系统”。据《北京日报》报道,智能交通的内涵实际是交通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助力建设“交通强国”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提档加速。2019年以来大力推行的“ETC”,也属于智能交通的热门领域。
周厚健称,近几年,各地智能交通采购数据显示,行业中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出现不断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排在前十名的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市场规模仅占总规模的25.24%,相比2018年的32%下降明显,一些没有技术、也不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市场份额反而在不断增加。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智能交通项目政府采购规则中存在明显的“重价格、轻技术”的问题,甚至“只看价格,不看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周厚健忧心,在这种采购规则导向下,一方面项目建设质量难以保障,影响当期和以后一段时期内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更打击、伤害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中国的智能交通将难以在世界产业技术之林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企业如果被引导到靠低端、低价去竞争,而不重技术提升,难以真正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战略目标。”周厚健建议,优化我国智能交通项目采购规则,对技术领先的产品,各级政府部门在招标时,在价格方面应有一定程度的忍受力,或者说不将价格作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营造一个在合理价格中标基础上、注重技术创新为基本导向的政府采购环境;引导行业企业保障研发投入,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促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有效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