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东北地区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甚至个别地区出现停滞、衰退迹象。针对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建设好投资、营商等软环境,才能有效遏制东北资本、人才流失状况,打破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使资本、人才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助力”。未来一段时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受“官本位”思想、行政壁垒等影响,相关部门权力意识和条块分割较为明显。部分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意识和业务能力不强。受传统体制机制影响和产业结构制约,民众思想较为保守,多数人对“体制内”情有独钟,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不足。
二是法治建设有待完善。在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推动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仍相对滞后。司法领域执行保障工作机制不完善,解决“执行难”相关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共法律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服务企业能力不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公用事业领域特别是水、电、气、热等涉企服务办理流程、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公开程度较低,相关工程搞“四指定”现象仍较为普遍。人才引进、税费减免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集成程度较低,涉企服务平台建设明显缺位。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各单位对于本地人才的挖掘、保留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人才发展支持政策不足。企业和部门基层一线人才总量少,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后备人才匮乏,青年人才群体建设相对滞后。人才发展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五是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政务失信专项治理有待加强,“新官不理旧账”、推诿扯皮、不按时兑现承诺现象仍时有发生。市场主体信用水平不高。联合奖惩、信用修复、行业信用监管、信用服务等相关数据归集相对滞后,个人及企业信用信息在租赁、审批、旅游、购物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应用不足。
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彻底打破各部门行政壁垒、条块分割,重构服务流程、加强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交换共享。深度梳理并持续推进涉企高频服务事项整合集成,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加强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推广,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法治体系。科学制定市场综合监管、政府行政管理、信用体系建设、数据开放共享规则等关键性制度,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体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担保规模、增强担保能力,鼓励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推动公用事业服务集成改革。积极搭建“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咨询、技术服务等。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薪酬待遇、住房保障、户口迁移、家属调转、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措施,提升外引人才的归属感;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企业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建立一批面向产业发展的职业培训基地,保障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要。
五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采购等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以及住房建设等行业信用建设。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准入前的诚信教育。规范信用记录机制,健全信用信息实时或定期报送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在纳税、海关、公共资源交易、贷款、消费、旅游、酒店住宿、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作者:王庆 何倩 单位:价格成本调查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