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档案故事:716银行劫案
自从高考恢复以来,关于它的奇闻异事从来没断过。
能不能上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事关人生的意义,所以一些考生落榜后方寸大乱,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比如在高考历史中,就有一个为了上大学而去劫银行的李富东。
1983年,一个叫李富东的高考落榜生被判处了死刑,当时只有20岁,他之所以年纪轻轻就走上绝路,是因为他上大学的愿望太过强烈,以至于犯了重罪。
李富东给自己设计的上大学之路歪的离谱,他在接受审判时,曾交待说:“(抢劫银行的)目的是为了把钱给大学校长。”言下之意,只要用钱打点大学校长,自己就能圆梦大学。
这种说法听起来荒唐可笑,可是当了解整个“716银行劫案”的过程后,所有人都发现,李富东所言非虚……
李富东的家庭条件并不差,父母是双职工,足够保证他冻饿无虞,家中所有人都对李富东期望颇高,认为他天资聪颖,肯定能考上大学,这种期望使得李富东既感到满足,同时又很焦虑。
李富东太想考上大学,所以对于学习的看法变得十分扭曲,认为同学是竞争对手,对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恨之入骨,把老师的批评当成打击报复。为了考上大学,他给自己施加的心理压力很大,重压之下连续落榜。
1981和1982年两次高考,李富东都名落孙山,他变得颓废、消沉,觉得没有脸见任何人,父母、老师、同学他能避则避。走在路上时,他总以为别人在嘲笑他,仿佛在小声嘀咕:落榜生,连续两次!
时间一长,李富东由悲观变得极端,开始仇视周围的一切,甚至在日记本上写下:我憎恨人间!
落榜后,他长时间躲在自己的小屋里,虽然并不打算继续复读,但也没有考虑工作,只是不断读书。通过读书,他悟出了一个“歪理”:
《基督山伯爵》中,邓蒂斯因为钱而成了贵族老爷;《史记》中吕不韦靠钱当上了秦国宰相。古往今来,英雄人物都以钱当铺路石,如果我把几万块钱放在大学校长的面前,我不信他不让我上学。
在李富东看来,钱=大学,为了能快速弄到钱,他开始策划抢劫计划。
1983年4月12日,李富东手持尖刀,打伤一名铁路职工,抢走一把“五四”和5发子弹。随后在市内各个银行踩点,最后选定沈河区人民银行办事处,他连续观察了好几个星期,决定7月16日动手。
1983年7月16日下午3时40分,李富东进入沈河区人民银行营业厅,走近一个柜台亮出“五四”,迫使营业员交出4万元,正当李富东准备逃走时,营业员大喊:“抢钱啦!”
李富东夺路而逃,此时正好碰到进入营业厅准备存钱的群众。他手持武器,神色慌张,再加上营业员大呼,人们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拥而上把李富东打翻在地,将其控制住。
法庭上,面对确凿的证据,李富东认罪伏法,他在描述自己作案的动机时,这样说:
“我以为只要弄到钱,把它放在大学校长的桌子上,他一定会让我上学。”
“哪个大学的校长?”审判员问。
“不知道,我还没想好。”
“你为什么确信别人会收你的钱,并一定会让你入学?”审判员再问。
“我猜应该是这样,毕竟书上都这样写,没有会拒绝钱。”
在场旁听的人无不摇头,李富东天真、无知,又胆大包天,他对于上大学的执念过于强烈,已经影响了他的判断能力。
年轻人有追求是好事,但手段一定要正大光明。李富东崇拜钱,其实这也是他痴迷上大学的原因,他认为上了大学,就能赚到大钱,从而实现一切愿望,而这种思想也促使他认为,只要给大学校长钱,对方就能给他开个后门。
李富东年轻幼稚,涉世不深,对世界的看法肤浅而可笑,最终,他尚未展开的人生被强制终止。
李富东的故事,也给所有高考考生以及家长提了个醒,高考不是一切,不值得押上所有筹码,失败后可以重来,但不要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文丨棱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