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万蕊雪一个90后女孩,在国际科学的舞台大放异彩,获得了《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年度青年科学家奖(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成为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类别的胜出者。
万蕊雪在2013年本科毕业后,四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6篇文章的成绩吸引了大量关注,并且在2015年9月11日,两篇阐释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文章以杂志当期封面的形式,“背靠背”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上,震惊了学术界,而能够荣登国际顶尖期刊封面,其研究的成果价值可想而知。
不过,这位90后女孩子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能够得到如此殊荣?
万蕊雪在剪接体三维结构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取得优秀成果。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会对这样的研究成果陌生,那么小编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成果到底有多牛?
近30年来,全球众多一流实验室都想“捕捉”剪接体的结构,却进展非常缓慢,世界公认最艰难的部分就是RNA剪接的清晰结构和复杂机理。而一直以来,对剪接体的结构解析是分子生物学里最热门的研究之一。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日裔学者Kiyoshi Nagai博士,此前该领域近一半的工作都与他有关。而他所在的实验室也是现代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之处,这里曾走出14名诺贝尔奖得主。
这一领域,曾经走出了14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其中的价值不言而喻。而这也不难解释,万蕊雪能够以此作为 2016中国科协“2016年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成为清华耀眼的学术新星,她主要专注于酵母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并且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相关领域9篇研究文章(其中7篇发表在《科学》上,两篇发表在《细胞》上),价值含量不可估量。
尤为可贵的是,取得傲人成绩的万蕊雪,是完全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当年的万蕊雪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加入到了著名院士施一公的科研团队,而这与之前万蕊雪的“师姐”颜宁的经历完全不同。
相比较,70后颜宁,拥有留学经历,两人研究的方向不同,颜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次级主动运输蛋白(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的工作机理上。当然身为“师姐”的颜宁也是取得骄人的成绩,成为了美籍院士,在科学领域斩获也颇为丰富。
不过,万蕊雪这个90年的女孩来说,坚定了国内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其背后的付出也是巨大的。在施一公团队的快节奏,严要求下,万蕊雪自己觉得自己简直“笨到家了”。她为了能够留在施一公团队,从博一开始,坚持每天早8点到实验室,次日凌晨才离开,至少在实验室工作14小时以上,坚持了数月之久,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然而在这之后,这个90后女孩依然保持者“拼搏”状态。2016的春节,万蕊雪和她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用近乎“变态”的方式度过。机器不歇,人三班倒,每个人工作至少8小时,实验24小时连轴转,就是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以前是个胖子,我可是花了3个月,跑步减了25斤。”万蕊雪忍不住笑,脸上却洋溢着骄傲。
“除了睡觉,基本都在实验室。”万蕊雪说。
2016年,万蕊雪入选了全国仅5人的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她将此视作莫大的鼓励,但她认为,“这也是一种期待吧,我不能辜负这个期待。”
就是这么一个在科学研究上“拼命”的90后女孩,让世界为之一惊,或许某一天,她以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奖,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以她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为国家争得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