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不知道各位对这件黄花梨螭龙纹方台有多少了解,这可是今年上半年的热议话题。
它是北京保利2019春拍中的一件重器拍品,成交价是3105万元人民币。
而在此前4年,也就是2015年,还是北京保利,还是同样这件东西,成交价是2587.5万元人民币。
明 黄花梨螭龙纹方台/ 尺寸 /面49×49cm / 肩57.5×57.5cm高141cm / 重88.6kg/ 著录 /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三联书店,第366页/ 出处 /北京龙顺成硬木家具厂旧藏清水山房旧藏 两次拍卖,两次都成焦点,原因无他——颜值与身价明显错位,著录评价不一,各方家争论不断。
这是一件用途不明的物体,我们暂且称为“方台”,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被王世襄列为明式家具“八病”中“臃肿”之代表,并言其“笨拙”、“不堪入目”。
令人惋惜的是实效证明台座的设计是失败的,制者昧于木器不宜仿石器的道理,以致既不凝重,也不雄伟,而只落得笨拙臃肿,不堪入目。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在2015年北京保利上拍之前,王世襄的先生的论述可谓是压倒性意见,但是拍卖会的炒作和宣传必须要向着好的一方面倾倒,于是乎,招来了大批专家唇枪舌剑的争讨。
在各方家的论战中,还出现了一种“翻案”的走向,某位专家回忆到:
带着疑问,我到芳嘉园去请教了王老。
原来,王先生写此文章时,还在文物研究所上班,几乎所有的写作都要在晚上熬夜进行,非常辛苦,故文章进展很慢。
此“品、病”文章经杂志社反复催稿,已到最后交稿期限,天亮就一定要将稿件寄出,否则就会影响出刊日期了。
已深夜3点多了,眼看就要天亮,王先生尚未在数据中找到最合“臃肿”病相的家具图片,情急之下,困乏已极的老人,只能暂时以此重硕多曲的台座照片,来勉强顶替一下“臃肿”之病的家具图片了,这本是无奈之下的“凑合之举”。
当时王老是想:待天亮把稿件寄出,再设法去找一张真正符合“臃肿”之病的家具照片,尽快的寄给出版社,争取把这张不太合适的台座照片换下来。
令王先生没想到的是,杂志很快就印出来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更改这张图片了。
这样的理由似乎言之成理,可是不禁让人心生疑问,以王世襄老先生治学的严谨态度,这样的事情发生的真实性有多少?
令人更加不解的是,如果是此例台座真的是临时充数,那这文章发表在80年,而90年代末期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一版再版,为什么没有改正还继续保留此件为“臃肿”一病?
通过分析,我觉得王世襄先生确实认为此例家具有“臃肿”之病,而那位专家学者的回忆之词,应该是为了替此例家具洗白的一种说辞罢了。
方台演变示意图
我想,对明式家具熟悉或是有家具审美的朋友应该深有感触,观此件家具,有一种说不出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既来自于用途与名称的无知,同时也来自于东西自身造型的欠缺。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造型结构——
其构造上部近似方台,四面凹入,浮雕双螭捧寿,用栽榫与下面的大方几连接,大方几外貌似分两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方几,惟牙子下挂,锼出垂云。此下又造成三弯腿落在托泥上。实际上两截相连,四腿都是一木连做,四面腿间空间随着腿子的曲线打槽装板,浮雕螭纹。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这件方台,取形于正方形方台和长方形方几,在结构上完全模仿建筑轮廓,受到了石雕台座的影响。
构造上部近似方台,顶面呈正方形,边长49厘米,四壁凹入,浮雕双螭捧寿,像是整木挖出,不知情者会以为是方几上顶着一个木墩子。
但仔细看,凹面衔接处有一道接缝,方台是由四板拼成,内部中空,而非实体。
上部方台用栽榫与下面的大方几联结。
大方几外貌似分两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边几,牙子下挂,锼出垂云。此下又造成三弯腿落在托泥上。实际上两截相连,四腿都是一木连做。
腿牙和腿足间打槽装板,以花纹一致的黄花梨整板封堵,造出曲面弧形,花板自三弯腿中段下敞,左右两侧延伸,形如券口牙子,交代在托泥之上。
腿子打槽镶板的做法在几类家具中尚未见到过,这种做法估计是为了降低视觉重心,和上面肥厚的台子相匹配而设计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件台子在设计之初,上半部就做的非常壮硕,选料也很大,导致下半部为了匀称而匀称,只能导致一起胖起来的结局。
由于这件东西胖的格外惹人注目,拍卖方都在尺寸中特意标注了重量88.6kg,这在全球黄花梨家具艺术品的拍卖详情标注里也算是一朵奇葩了,家具论斤卖。
不管是家具专家为拍卖行此例标的着力洗白“臃肿”的黑历史,还是拍卖行的各种宣传与营销,都无可厚非,毕竟这是货真价的明代黄花梨家具。
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么丑的家具也能卖3000万,那家具的审美究竟由谁说了算?
作为艺术品拍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有审美引导的作用,市场的导向作用?
而作为消费者,是不是在拍行的审美之外,培养起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提升艺术审美水平?
我想,在一块,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仍有非常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