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2020年9月5日-9月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出席并演讲。
刘尚希认为,就业一边连着需求、一边连着供给,供给能不能质量提升、需求能不能扩大就取决于就业。
而判断“就业”,应该观察“就业状态”,即就业是否充分、是否稳定、是否平等。“就业状态好转,说明就业的质量提高,如果就业状态恶化,说明就业质量下降,对供给和需求都会构成双重的打击”。
他特别提及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农民工作为生产要素可以流动,但是作为人口,家庭的迁徙还是面临着层层障碍”,从公共服务的提供来看,两亿农民工很难享受同城待遇。“他们在公共服务享受上会受到很多限制,导致他们人力资本的积累出现了群体性的不平等,这种群体性的不平等,宏观上来说就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则社会总需求就会缩小,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循环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
刘尚希强调,就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是社会问题,要从就业状态去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就是从就业的充分行、就业的稳定性、就业的平等性这方面入手,来提升就业的质量,才能真正供给和需求之间形成有效的循环,才能有利于我们国家真正加入到国际的供给与需求的大循环之中,提升我们国家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提升我们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尚希:非常高兴参加“财富论坛”。刚才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收获很大,在这个环境我简单的谈点看法。我发言的题目是“实施就业驱动的内需扩大战略”。
我记得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供给创造需求、需求拉动供给相互推动的循环。怎么样实现供给创造需求、需求拉动供给呢?这个连接点在哪个地方呢?我觉得连接点就是在就业。这个就业包括固定就业、包括自我就业,自我就业包括的范围其实是相当大的,比如灵活就业像工商个体户、创办小微型企业。
在我们国家,现在自我就业像工商个体户、微型企业占到我国家城镇就业的一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讲就业的问题不能只是看固定就业,就是说去找工作而是更多的看到大量的自我就业,也就是自己顾自己这种就业形态。
尤其在互联网、数字经济这个背景下,这种灵活的就业形态越来越多了,就是自我就业的,像在网上销售有的成了网红了,有的通过数字平台去兼职或者成为灵活就业者,比如说网约车,在网约车领域现在滴滴平台上拥有差不多1000万私家车,在这个平台上就业创造收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业实际决定了收入,收入决定了需求,所以我们这个内需能不能起来看收入怎么样,收入怎么样看就业怎么样,所以从需求角度来说就业很关键。同时就业,尤其像自我就业,又是供给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说工商个体户、微型企业,提供大量的服务,固定就业其实也是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纳入到工业当中,劳动者的素质、劳动技能也决定了这个企业我们的制造能不能升级。所以我们供给的质量取决于就业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业一边连着需求、一边连着供给,供给能不能质量提升、需求能不能扩大就取决于就业。
“就业”是一种状态,我们过去在经济学里讨论就业,实际只讨论就业的数量,说充分就业,在宏观经济学里是谈了很多的。其实,除了就业是不是充分,其实还要考虑就业是不是稳定、就业是不是平等,这些维度构成了对就业的一种状态。
在十多年前,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就业状态”,我说就业是否充分、就业是否稳定、就业是否平等来判断就业状态。就业状态好转,说明就业的质量提高,如果就业状态恶化,说明就业质量下降,对供给和需求都会构成双重的打击。
比如自我就业,工商个体户、小微企业,他们的脆弱性很大,同时又是民营,在我们现有的营商环境当中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存在各种隐性的歧视,在财税政策上面很多支持,但是要获得这些优惠政策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融资上也有很多的障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固定就业也好、自我就业也好,其实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有各种障碍,
比如还有社会身份的问题,本地人、外地人、城市人、农民工、体制内、体制外,这些都会影响就业的状态,因为就业这种不平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供给、影响需求。
还有城镇化的进程,我们更多的是土地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不充分的,所以导致大概两亿多农民工处于一种漂移的状态,意味着他们的就业是不稳定的,可能今天在这个岗位、明天再那个岗位,今年在这个城市、明年就到了另一个城市,这种情况下他很难在一个岗位、一个地方稳定下来,他的劳动技能就不能得到积累,收入水平也不能提高。对企业来说也会出现不停的招工、不停的培训,企业成本也增大了。
所以在城镇化,主要是人的城镇化,现在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存在很多社会障碍的情况下,我们经济成本自然会提高的。农民工作为生产要素可以流动,但是人口作为家庭的迁徙还是层层障碍,所以我们在城市化的统计里,包括了流动这部分2亿多农民工,但是户籍来看、公共服务的提供来看,这些人很难享受同城待遇,同一个城市很难享受同一个待遇,他们在公共服务享受上又会受到很多限制,导致他们人力资本的积累出现了群体性的不平等,这种群体性的不平等,宏观上来说就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则社会总需求就会缩小,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循环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
所以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就业入手,就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是社会问题,要从就业状态去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就是从就业的充分行、就业的稳定性、就业的平等性这方面入手,来提升就业的质量,才能真正供给和需求之间形成有效的循环,才能有利于我们国家真正加入到国际的供给与需求的大循环之中,提升我们国家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提升我们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
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