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35岁以上难找工作,中高龄人员就业困局怎么破?
中高龄求职者增多,就业压力增大,正在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各方协力解决
文|“中高龄求职者研究”课题组
编辑|苏琦
中国就业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保持平稳,但不同年龄的劳动力群体间出现结构性分化。人力资本贬损、知识更新能力弱化、专业技能和岗位要求错配、家庭流动性低等因素,导致中高龄求职者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对此,要赋予中高龄求职者“心理势能”、“数字化技能”和“创业动能”,以拓宽其再就业之路。
一、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压力增大
新冠肺炎疫情使更多中高龄求职者进入再就业市场。2020年2-9月,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的35-49岁中高龄求职者同比增长13.5%,增速约为35岁以下求职者(7.3%)的两倍;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的50岁及以上中高龄求职者同比增长32.4%,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的四倍以上。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疫情期间因单位倒闭、停产或歇业导致中高龄劳动者再就业的比重为25.3%,新冠肺炎疫情是前三季度中高龄求职者规模高于往年的最主要外生变量。
对疫情敏感行业和职业的中高龄求职者规模较大。2020年2-9月,从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行业35-49岁中高龄求职者分别增长43.1%和29.6%,这两个行业50岁及以上中高龄求职者分别增长68.0%和64.8%。而房地产、建筑建材和工程则是中高龄求职者从事比例最高的行业。从职业来看,需要面对面接触的家政服务、烹饪料理从业人员受疫情影响最大,35-49岁的中高龄求职者同比增长169.5%和155.4%,50岁及以上则同比增长294.2%和275.8%。
低学历的中高龄求职者比重上升。2020年2-9月,35-49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中高龄求职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0.0%,50岁及以上则增长62.9%,明显高于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求职者的同期增幅。在中高龄求职者投递简历的岗位中,学历要求在高中及以下的比重上升了9.7%,招聘人数较多且增长相对较快的是技工/操作工,中高龄求职者可选择岗位的质量并不高。
年龄越大求职人数增长越快,中高龄男性求职者增速高于女性。从年龄梯度来看,求职者规模的增速与年龄成正比。2020年2-9月,再就业群体增长最快的是50岁及以上求职者,增速为32.3%,远高于45-49岁(13.5%)、40-44岁(17.7%)、35-39岁(11.6%)及35岁以下(7.3%)。就性别而言,有更多的男性求职者进入再就业市场,中高龄男性求职者的增幅(15.6%)比女性高出3.0个百分点,其中50岁及以上男性求职者增速比女性高出6.2个百分点。
二、中高龄求职者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
年龄价值减损导致被裁概率更高。问卷调查显示,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年龄限制。在受访者中,有20.6%的51-55岁中高龄求职者被正常经营的公司因年龄因素裁员,明显高于46-50岁(11.5%)、41-45岁(7.6%)和35-40岁(4.8%)等其他年龄段。根据对智联招聘网站简历投递行为的分析,2020年2-9月,中高龄求职者投递简历总次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3%,远高于35岁以下求职者同期增速(-10.9%)。
专业技能和企业岗位要求错配。中高龄求职者投递简历的岗位中,知识密集型的教育培训业、专业服务咨询业和医药与生物工程业招聘需求较为旺盛,分别贡献了9.8%、9.4%和3.5%的就业岗位,但中高龄求职者拥有相关技能和经验的比重仅为3.9%、2.9%和2.2%,供需结构在技能和经验方面的落差较大。而中高龄求职者上一份工作在房地产与建筑建材、批发零售、加工制造等传统技能行业的比重较高(合计为22.2%),但这三个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比重只占13.7%。
知识更新能力弱化提高了就业壁垒。从中高龄求职者所学专业来看,占比最高的是会计(6.7%)和计算机(6.3%),但这两个专业的大专及以下学历分别占56.3%和68.2%,表现为“低学历+热门专业”的组合特征。这类专业恰恰是技术迭代加快和数字化智能化渗透提速的领域,对从业者的自主知识更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由于从事标准操作或事务性工作的中高龄求职者雇佣成本较高,其体能和精力的下降又导致其知识升级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在企业经营困难或行业技术路线变更时,容易被年轻职场人或人工智能所取代。
家庭流动性低阻碍了异地再就业。2020年2-9月,中高龄求职者投递简历的岗位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招聘需求的同期增速,比非一线城市的增速低了21个百分点,中高龄求职者在一线城市实现再就业的机会低于其他城市。与此同时,中高龄求职者已在本地建立起稳定的家庭关系和成熟的社会网络,比如拥有北上广深本地户口的中高龄求职者比重(45.4%)明显高于35岁以下求职者(20.6%)。即便其他城市的人才需求缺口更大,中高龄求职者携家带口流动到其他城市就业的意愿较低,这也是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压力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1 本地户籍人口占求职者人数比例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和笔者计算。
三、中高龄求职者增多背后的经济社会问题
中高龄求职者面临较高的长期失业风险。在招聘平台持续投简历的时长,反映了一个人再就业的难易程度。在2020年3月已离职的35-49岁和50岁及以上中高龄求职群体中,到9月仍分别有63.6%和54.7%继续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失业时间已超过半年。根据问卷调查,在当前的中高龄求职群体中,从2018年和2019年就开始谋求再就业的比重依旧有5.2%和18.8%,这部分群体处于长期失业的状态。随着时间流逝,技能贬值、社交疏离、自信心下降等因素,将进一步降低处于长期失业状态的中高龄求职者的再就业概率。
近半数中高龄求职者由中高收入群体降入中低收入群体。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89.7%的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前的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高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上)比重则为63.3%。在再就业期间,中高收入家庭比重降为18.1%,下跌了45.2个百分点,同时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比重上升了18.8个百分点。为维持再就业期间的家庭支出,分别有73.8%和44.2%的家庭动用了存款和配偶收入,有些家庭依靠兼职工作收入(16.8%)和房产租金(6.0%),而有求于亲朋资助、贷款的家庭比重分别为8.7%、8.4%。
图2 再就业前后家庭月收入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和笔者计算。
中高龄求职者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强。中高龄求职者的支出保持刚性,分别有64.2%,53.1%和41.3%的中高龄受访者将子女教育支出、日常生活基本支出与偿还房贷列为前三大主要负担。此外,医疗以及房租也是中高龄求职群体的主要支出,分别有22.7%和19.2%的受访者将其列为前三大主要负担。从年龄结构来看,50岁以下中高龄求职者的支出压力主要集中于子女教育,46-55岁之间中高龄求职者的医疗支出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问卷调查显示,在现有支出水平上,有1/3左右中高龄求职者家庭的支出仅能够维持在3个月以内。
存在区域性的银行按揭贷款风险隐忧。问卷调查显示,72.4%的中高龄求职者家庭有偿还按揭贷款的压力,其中21.2%的家庭月房贷支出在5000元至1万元,10.1%的家庭每月还款额在1万元以上。一线城市中高龄求职者将偿还房贷列为前三大支出的比重最高(54.3%),且房贷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比例为36.7%。即使是二线城市,将房贷作为家庭前三大支出的比重也达到54.25%。
图3 不同城市将住房支出作为前三大支出的比重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和笔者计算。
中高龄求职者消费能力和意愿降低抑制消费需求。根据我们的测算,户人均月收入在4000~14000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的消费能力(消费支出总额)是低收入家庭的2倍,消费意愿(消费支出/收入)是高收入群体的1.45倍。中高龄求职者本属于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导力量,但由于收入持续增长的预期中断,其消费能力和意愿明显下降,不利于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问卷调查显示,51.2%的中高龄求职者缩减外出就餐费用,42.1%降低旅游休闲预算,31.2%减少了服装、鞋帽、化妆品等支出,还有8.9%将电器电子设备等耐用消费品作为节流的选择。从性别来看,中高龄男性求职者在外出就餐和旅游休闲方面支出下降得最厉害,分别占受调查者的52.7%和41.7%;而女性主要减少的支出项目为服装鞋帽化妆品,占总调查比例的40.9%。
四、拓宽中高龄求职者的再就业之路
中高龄求职者就业的最大压力不在于找不到工作,而在于找不到相对体面的合意工作,陷入“高不成来低不就”的困境。针对中高龄求职者的特点,应赋予其“三能”,以拓宽该群体的再就业之路。
第一,赋予中高龄求职者“心理势能”。问卷调查表明,中高龄求职者对相关就业保障政策了解得不够充分,不太了解(33.6%)或完全不了解(28.7%)的比重超过60%。学历越低对政策越不了解,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中高龄求职者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比重为73.2%。在被动离职的中高龄求职者中,有52.7%的人没有获得企业的失业赔偿金,这增加了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期间的财务负担。
图4 不同学历人群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和笔者计算。
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失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动态调整中高龄再就业困难群体认定标准,畅通再就业求助渠道,确保失业保险、失业补助金和失业赔偿金发放到位。城市社区还可开发一批临时公益岗位进行过渡性托底安置,避免出现中高龄劳动者零就业家庭。同时,鼓励银行对信用良好的中高龄求职者设置按揭贷款还款缓冲期,降低中高龄求职者在谋求合意工作时的心理压力。
第二,赋予中高龄求职者“数字化技能”。问卷调查表明,有80.0%的中高龄求职者愿意从事新就业形态。其中,考虑生活服务和电商的人最多,占比分别为40.4%和39.9%;考虑电子竞技、网络直播、外卖骑手和快递员工作的人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2.6%、9.3%和10.6%。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中高龄求职者有48.6%考虑从事电商工作,研究生学历的中高龄求职者有38.0%愿意从事公众号或其他自媒体运营工作。
应根据新就业形态的特点,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专业化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为中高龄求职者提供自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电子竞技等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同时,应根据新就业形态数字化和灵活性特点,对行业监管、失业认定、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完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让新就业形态成为“蓄水池”,还要将其升级为拓展中高龄劳动者后续职业发展空间的“加油站”。
第三,赋予中高龄求职者“创业动能”。不少中高龄求职者有技术、有能力、有社会网络,具备在原有工作领域进行创业的潜力。问卷调查也表明,中高龄求职者期望获得自主创业支持的比例达到40.8%。
对于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基础的一二线城市政府,应鼓励地方政府以创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区域性创业生态系统,通过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政策工具,分领域对中高龄求职者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并通过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拥有专利的中高龄求职者投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
(课题组成员:卓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 李莹、李帆、闫晓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李强、王一新、周培、李小丽,智联招聘)
▲点击查看「《财经》百篇重磅报道」
责编 | 要琢 zhuoyao@ caijing.com.cn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