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大学药学院2321寝室住着五位性格迥异却同样优秀的姑娘,日前分别保研至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青春正当时,朝气蓬勃的她们既敏而好学,又敢于拓展能力边界,不断探索学分绩点之外的成长路径。
怀着对济南和母校沉甸甸的爱,马晓博未来三年将继续在山东大学读研。她说,如果只能用一种身份介绍自己,相比于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她更愿意称自己为青年志愿者。
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致力于切实做好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工作,建立完整的志愿服务机制,资源共享,全校联动。浸润在“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校园文化当中,马晓博无论是前期的活动策划还是后期实地布置展台,每一个步骤都参与其中:向居民科普用药安全,陪伴患有脑性瘫痪和自闭症的小朋友做康复训练……
保研至复旦大学的马晓佩更喜欢的是待在实验室,试剂、仪器总能提供舒适而安心的确定感。正是在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和自身潜心科研、攻坚克难的心态支持下,马晓佩独自完成了国家级创新立项课题。而以赛促创、以赛促学正是山大共青团以创新创业为中心的实践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举措。从申报材料、操作实验、撰写报告到结项答辩、申请报销,都由她一人完成。在马晓佩看来:“所有历练都是值得的。”
保研寝室看似“春风得意”,其实每个人都历经波折,保研北大的潘越也不例外。五个月里,她不断自我肯定又自我怀疑。起初,身边的人接连收获名校offer,而自己两手空空,焦虑随之而来——尽管她绩点高达4.66,专业排名第二,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过一篇论文。但洒脱豪爽的她笑言自己有“两分天赋、七分勤奋和一分幸运”。正如初次发表论文时,费尽心血,历经漫长的审核,却收到拒稿通知。正是拒稿的经历和保研路上的起落磨练了她的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的耐心,而她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在药学领域有所贡献。
2321寝室有许多小“反差”,比如唯一的南方姑娘冉玉婷虽然外表可爱、性格柔软,却是悬疑、法制节目的忠实爱好者,也是“酷动”社团的社长。山东大学共计100余个学生社团,在社团指导中心的引导下,既实现多元文化的碰撞,又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舞台。
冉玉婷擅长打羽毛球,并在学习之余坚持运动,宿舍其他人在她的带动下也加入队伍,逐渐成为运动社团的长期成员。“勇于挑战、不断突破”不仅是冉玉婷的运动标签,也是她的学业宣言。专业第一的成绩让她成功保研上科大,但她却选择从药学跨专业至生物学深造,她表示自己喜欢更有挑战性的环境。
与室友们相比,孟晓琳的成绩并不算靠前,一度成为“保研边缘人”的她甚至对自己能否拿到保研名额尚不确定。但在室友和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她决定报名夏令营试一试,最终顺利拿到名额成功保研至本校。寄语学弟学妹时,孟晓琳感慨万千,“抓住当下,每个人都会有无限可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