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日本惊现1人中学:5名老师只教一个学生,毕业那天所有人都哭了
在我看来,“一个人学校、一个人车站”的背后,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一个对后代教育重视的民族是令人敬佩的,也是强大的。
另一层,就是对孩子守护和关注。曾有一个人如此爱护自己、守护自己,我相信孩子会知道感恩的,也会明白什么叫仁慈和坚韧。
——凯叔
作者 | 任平生
在日本濑户内海,一共有大大小小的岛屿500余座。
除了一些知名的旅游胜地以外,大多都依靠着传统行业亟待开发的无名小岛。
“飞岛 ”便是如此。
它属于酒田市山形县,距离县城有1小时15分钟船程。
每天只有一班往返轮船,还需要坐上 75 分钟才能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这儿成了一个实打实的老人岛。
8成岛民都是65岁以上老人。
某一天,这座孤岛上竟然注入了新鲜血液。
12岁的少年涉谷新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来到了这个小岛上。
岛上的农民们都是自己种菜、自己捕鱼,也没有便利店。
当然,也没有学校。
涉谷新在哪儿读书上学?这是个大问题。
酒田市教育局知道了这个事情。
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立马从其他中学调了5名老师去飞岛中学任职。
于是,一直处于休停状态的飞岛中学便开始“重新营业”。
14岁少年涉谷新在飞岛上,特殊的求学道路也就此开启。
孤岛上,为一个人保留的学校
在空旷的校园里,一切设施都很齐全。
涉谷新一个人就“霸占”了整个学校。
三年的求学之路,你肯定以为他一定很孤独?
不,你错了。
5个老师,阿部校长负责学校运营事务,其他四名老师也是有着不同的分工。
和老师、校长一起吃饭、上课、学习,可谓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当被问到相处起来感觉如何,他回答:像朋友一样。
五个人围着一个人学习,小班教学,效果拔尖。
一个教室就一个人,这个场面,妥妥是贵族教育。
每一位老师都把自己擅长的部分教给了他。
剑道课,涉谷新玩得兴趣盎然。
1 对 1 的书法课,专注且投入。
还有敞开心玩的泥塑课。
连一对一的乐器培训课都有…...
到了上化学课,他就穿着白大褂和老师一起做实验。
老师们也怕他没有同龄玩伴会孤独,会派他去本土学校进行交流。
毕竟是一对一教出来的学生。
打篮球、参加俱乐部和运动会比赛,对他来说都不难。
老师还会派他作为学校代表去海外交流,结识五湖四海的好友。
因为只有一个学生,学校近三年的官网新闻,几乎等同于都是涩谷新的个人成长日记。
可谓是交友、学习从不耽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原来,他被一座岛的人们爱着
除了老师和同龄人,他还收获了一帮“忘年交”。
整个岛上的乡民都是他的好朋友,比如跑马拉松,一定有爷爷奶奶的鼓励。
作文大赛拿了奖,爷爷奶奶们也会为他庆祝。
虽然参赛者只有涉谷新一人....
阿姨叔叔们都在教他捕鱼。
全岛乡民还为他办了一场运动会。
参与的人手不够?
没事!那就爷爷奶奶齐上阵。
教他做手工,手上功夫陶冶情操。
让他跟着农民大哥学种菜。
教他怎么晒柿子。
跟着阿姨们织毛衣。
三年后的毕业典礼,除了父母、老师、校长们,很多爷爷奶奶也都赶来参加。
哪怕行动不便……
毕业那天,站在台上的涉谷新说:
“虽然没有前辈和同年级的学生,一直是一个人,但从不曾感觉寂寞。
将要离开这里了,我感到很不舍。对于我来说,岛上的爷爷奶奶、老师,就是我的朋友。
今后,我会带着你们的期望继续前进,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记得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坚持下去。”
听到这发自肺腑的致谢,他父母也忍不住落泪。
3年来,飞岛岛民和中学的5名老师,都参与了涩谷新的全部教育。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涉谷新给予爱意与善意。
这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真挚、隆重、充满温情。
涉谷新坐在合照的第一排中间。
初中毕业后的他将离开飞岛,到别的地方继续学业。
老师们将转到了其它地方继续进行教学,飞岛中学又变成了“休业”状态。
但校长表示:只要岛上再出现一个适龄学生,飞岛中学依旧会随时重启。
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对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是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事情?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提升民智的现代化教育。
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就曾经指出:
“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曾有一篇报道,日本北海道有一个叫做“上白龙站”的车站。
由于地处偏乡,当地人口外移,货物停运而连年亏损,政府本来是准备关掉这车站的。
但发现还有个叫原田华奈的女高中生需要乘坐它去上学。
当地居民纷纷情愿,希望“至少运营到原田毕业为止”,政府也保留下了这个车站。
在2013到2016年的三年时间里,该站每天只有两班车,停站时刻便是原田华奈的上下学时间。
这些温情的宫崎骏式故事背后,体现的是对孩子的关爱、对偏远地方的教育的重视。
就在我们生活的不远处,也有一个人的学校、一个人的课堂。
在福建省永泰县,全县有农村学校78所,其中单人校19所。
什么是单人校
顾名思义,只有一个学生。
永泰县教育局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乡村小学不管多偏僻,条件多艰苦,只要有一个学生,这所学校就不能撤。”
即便一个人,也要做到真正的“教育”
为什么不能撤?
甘肃白银市靖远县田世冠把自己的一生与家乡的教育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1996年,由于当时没有公办教师愿意来村里教书。
于是,他来了。
“大部分人都搬迁走了,现在学校只有马萱一个。”
担心不适宜孩子性格的培养,于是,他就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
没有玩伴,他就和孩子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跳绳。
只有一个学生,也要每天按时打上课铃,按时升国旗。
领着学生跑步、做操、上课……
给孩子做沙包,用青草编青绳。
“一个人的课堂”存在的价值大吗?
很大。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爷爷奶奶早已经年迈,爸爸外出打工。
因为田世冠留下了,年幼的女孩就不用小小年纪离开自己的家。
不用“跋山涉水”去县里求学,贫困的家庭也不用承担高昂的陪读费用。
在《面对面》专访中,任正非呼吁,重视基础教育,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
于是,从国家到个人,我们都在做这件事情。
张桂梅校长创建华坪女中12年,让山里的女孩免费读书。
千千万万的农村女孩考上了一本和二本,避免走上只有嫁人的命运。
她的坚持难吗?
难。
但对于理想主义的人便是如此。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等不来炬火,自己先做那微弱的烛光。
这是一张太多人都遗忘的面孔,但是却有很多孩子记得他的名字——徐本禹。
毕业后,他在贵州支教的两年时间里,徐本禹一共写出了10万字的支教日记,记录了他这段不寻常的经历。
“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
“感动中国”评选颁奖典礼上,他流着泪抿着嘴说:
“我想让他们知道,北京不仅有平房,还有高楼大厦。”
这种教育,不仅是教出优秀成绩,更是能把一个孩子从艰难的处境拯救出来。
我们都在说教育兴国。
从日本的飞岛中学到中国的“单人校”,再到乡村教师,背后都折射出两个真理:
第一、一位让弱者获得机会、帮助他们变得强大的老师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第二、一个对后代教育重视的民族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一个都不能少”,不仅仅是教育了一个孩子,也更是强大了一个国家。
最后,愿每个孩子都被守候,愿更多的“坚守”都被看到。
—— End ——
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沿着路走,直到把自己变成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