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人民电竞
作者|周奕、芦文正
编辑|Kevin
题图|中国电竞选手名人堂
如今的职业电竞选手,光鲜亮丽,万人追捧。
但在十几年前,职业电竞选手的收入都不稳定,“以电竞为职业”可望不可即。
而黄翔(Longdd)则是第一批成为DOTA职业选手的人,退役后他仍在行业中从事着相关工作。他为中国DOTA职业化探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回首往事,他说:“电竞这条路太难了。”
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以自述的形式呈现——
中国第一批DOTA职业选手
2005年,我被邹倚天“820”拉着玩儿了一把DOTA。那是十个好友的内战,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把玩儿的英雄是陈。当时我还是个高二的学生,就觉得这个游戏特好玩,加上我有真三的底子,所以打DOTA进步很快,没多久就越来越好了。我也是那会儿开始想了想关于天赋的事儿,当时年轻反应快,我知道自己打游戏挺厉害的,感觉没人打得过我。
过了大概一年,有个天津的队伍,Nirvana战队,去参加比赛的时候少人,就找到了我。“行行行,我可以。”我一口答应。令我意外的是,家里对于给我出钱买机票打比赛这些事都很支持。
去了成都感觉一切都很新鲜,打完之后我就拿到了第一个线下冠军。那时候第一次去外面,第一次住青年旅舍,第一次见到网上认识的朋友,比如董灿“DC”、邹倚天“820”……现在想想都挺有意思的。
还有,当时我还拿了两千块钱的奖金,给自己买了很多吃的穿的。
从接触游戏到拿冠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也让我自己在这个圈子有了点名声,邹倚天“820”找到我说GL战队少个人,我就跟他们一起打比赛。我当时在2队,邹倚天“820”他们在1队,没过多久2队也打出来了。后来我们把人员重新组合了一下,去参加2007年的WCG。
这是第一个有DOTA的WCG,我们去北京拿了个冠军。但我没能去新加坡参加比赛,因为跟董灿“DC”吵架了,然后就离队了。我反思过这个事儿,年轻的时候没社会经验,不太会跟人沟通,很多事做得不好。
当时我自己对电竞也没啥概念,就觉得好玩,我打得比别人好就是很有成就感。后来我在HTML组了队伍,和新的队友一起打了一年多线上,然后GL也打不过我们了。
打到2008年,当时唐问一“71”找到了我,他说北京有一家电竞俱乐部叫EHOME,希望我们能去打职业,当时的薪水是1500,包住不包吃。
当时职业选手不好当,很多人都不愿意打职业,我想找的队友都托词什么“离家远、年纪小、父母不让”,反正就各种理由去推脱。印象最深的是伍声“2009”跟我聊了一晚上,他说他也想打职业,让我带他一个。
后来,我们队参加2008年的WCG,当时是在上海决赛是和HTML,当时的HTML是邹倚天“820”、姚羿“357”、徐志雷“BurNIng”还有几个现在不在电竞圈的人。
2008年的黄翔“Longdd”
2008年我成功去了新加坡。
成为第一批电竞职业选手我一直都很骄傲,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我十七岁的时候没有遇到电子竞技,我现在可能是看门的黄大爷。当时挺神奇的感觉是,我打游戏都有人愿意给我工资了,玩游戏也能成为一种职业,挺爽的。最让我能够坚持下去的,是以电竞选手的身份赢了国外选手,那种成就感太让我开心了。
再后来,我也换了好多队,年轻嘛,脾气不好经常闹离队。EHOME之后我去的CANT,然后是7L。CANT工资还好,一个月2500,7L也很舒服,一个月是3500还是5000我记不清了,而且住的地方很舒服,还有阿姨给我们做饭。
在7L我第一次遇上了偶像V神“Vigoss”,他当时在的那个队伍是我们经常看比赛录像研究的队伍。到处找人约他们比赛之后,成功打了一次训练赛,那次训练赛应该算是打成了平局,谁也没占到多少便宜,我就觉得我们当时太强了。
再后来7L有两个月没发出来工资,7L解散以后,我、张羽“单车”、 徐志雷“BurNIng”加两个队员沈佳麒“老鼠”和周扬“kingJ”,我们去了KS.CN的一个队伍。当时是没工资的,在电竞馆打表演赛,跟欢乐谷的员工们住在一起。
KS.CN
不过,只要队友够强,打游戏能赢,就都能接受,不觉得有什么苦和累。根本不会想没钱啊,想回家啊之类的。想的只有队伍能不能变强,每天怎么进步。
如果考虑经济收入的话,那会儿存不下一点儿钱。一个月1000块钱的收入,刚刚够吃饭,还不敢吃太好的,毕竟我每天还要抽烟吃槟榔。
那会儿没觉得自己多有职业精神,但现在想想,这还挺职业的。现在的小孩儿不太能吃这种苦了,而且没事儿就想加工资,跟我们当时的状态很不一样。
但苦日子确实不能过太久,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再一次无关紧要的争执之后我就又换了一个队伍,去了City Hunter。
在CH我呆的挺久,队友换的也多,而且在成都,生活太安逸,我又没有那么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也一直没打出来什么好成绩。
CH战队
那两年可以说我在成绩方面一点儿声量都没有。
再到后来,CH的老板不想做电竞了,我和周雄“ZippO”、 骆非池“430”、 白帆“rOtK”还有杨凯“186”组了个队去武汉打比赛。当时现场有好多大学生,我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上万观众的比赛氛围,观众的热情合影、求签名之类的,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明星了。
后来,那个比赛我们拿了冠军。
现在反思一下,那几年自己不太职业,主要是也没人说这些东西,比如抽烟什么的,现在好多队都不让选手抽烟,但我们那会儿玩游戏抽根烟很常见。
而且我呆了那么多队,会有人觉得我爱搞事情,职业态度不好,其实我对游戏的态度一直都是很好的,只不过情商方面拿捏得太差了。
后来我又回了一次EHOME,但在打G联赛的时候离队了。之后我也没地方可去,就想先回家歇一段时间。
再后来我还带过一个武汉的青训队,DTHF,但成绩一般,老板觉得没意思,就不做了。
九个冠军与TI 2
DTHF解散的当天,我去问了问徐志雷“BurNIng”看有没有我的位置,他当时在DK俱乐部。
当时他们打完LGD输了,准备重组,找两个辅助。我已经转了辅助位,就跟DK那边说给次机会,我好好打,一起拿点儿成绩。
DK的日子也挺舒服的,在云南曲靖,环境也好,工资也高,足足有五千块钱,我当时觉得这个工资也太高了,我就开始存钱了。
而且DK就是给人一种很正规的感觉,那边的管理也特别的严,军事化管理,规定了几点起床,没起床就罚350块钱,到点儿不睡觉也是这么罚。
我就被罚过一次,我怕被扣钱,就再没被犯过。
DK的半年,我们拿了九个冠军,奖金最多的是G联赛,15万。WDC说是16万,但主办方跑路了,没给我们钱。
2012年,我去打TI 2。我当时收到邀请函还发了个微博,可以去打TI了!
然后我们去了西雅图,第一次去离家这么远的地方。
不得不说,打TI真的太爽了!那个赛事,办得太好了。可惜我们就打了一次TI,而且只拿了第四名。这种比赛要是拿冠军,不知道会有多爽。
后来我2012年短暂地去了TongFu,然后在那儿拿了DotA最后一个冠军——WCG的冠军。
要是一直在TongFu也挺好,毕竟当时的阵容就是TI 4的冠军阵容。
在后来我去了LGD,就呆了一个月吧,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变了,就是没以前那么多话了,因为我以前话太多了。
张宁“xiao8”就觉得我话少了,可能没有以前努力了。
再之后我就没打过职业了。
回首这段职业生涯,我义无反顾的一大原因是2008年,听说我打职业之后,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那之后我就全身心扑在游戏里了,毕竟当时家里没什么挂念了。
但职业初期性格不好,可能也跟这个有关系,当时心理状态不太好。
从选手到主播
2013年我正式开始直播,当时是在YY直播,还在家解说了TI 3的比赛,2014年,签了斗鱼,年底又跑去了虎牙,解说了TI 4,我当时是官方邀请的解说。
TI4之后,姜岑“YYF”、邹倚天“820”、谢斌“DD”都退役了,我们组成了OB,开始了直播生涯,虽然不再是职业选手,但还在坚持打DOTA2。
早期的OB
说实话,刚刚做主播的时候特不甘,以前谁会和水友交流啊?但做直播就得多交流,就得从一个高傲的人变成一个情商高、会混圈子的老油条。
其实我也想过继续打职业,但一年换了好几个队,太折腾了,而且那年我也没法再去打TI 3了。
如果你打过TI,别的比赛你就不会那么在乎,不能打TI,还做了直播,干脆就一直做下去吧。本来是想玩儿玩儿的,结果直播越做越喜欢,粉丝也越来越多。也是年纪大了,就觉得直播挺稳定的,不想换来换去的,就一直做直播没去打职业了。
当主播有时候还会有责任感,作为一个DOTA 2主播,刀圈现在有一个问题,你播别的游戏粉丝可能会比DOTA2更多,但是这么多年我们还是会坚持播DOTA2——因为这个游戏玩的人越来越少了,它太高端了,刚玩的一般人接触很困难。但我们就想把它传承下去。
不过,时代不一样了,以前大家都喜欢玩儿那种厉害的游戏,现在却喜欢那种简单的,所以刀圈粉丝也越来越少了。
另外就是从选手、员工到老板,心态发生了不少变化。对现在的队员,我基本上都会答应他们的要求,就是想着为他们好,也一直跟他们说当年的经历,分享我的心得。他们也挺愿意听的。
有人觉得很多人会忘记DOTA时代的历史,不过水友们记忆很好,你做过什么,他们记得比你都清楚。
总的来说,电竞给了我很多机会,现在电竞群体根基更大了,随之而来的是能够打出来的选手更少了。
所以走这条路还是要慎重,因为打电竞特别吃天赋了,有天赋的人组到一起想要变更强的时候,努力才有意义。
最重要的还是天赋,而且团队项目里,队友也很重要,俱乐部的队员配置,也是个很专业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电竞这条路还是挺难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