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刘静:职教是中英教育合作的一个风口
看点:报道数据显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仍是中国学子青睐的热门留学目的国,但英国首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学生心目中的“首选留学目的国”。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2020年中英教育界新春招待会上说,“中英教育战略与政策对接正当其时,前景广阔。”
教育全球化下,国与国之间的教育必定会相互影响、融合,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教育深度与维度的逐渐增加,相互之间需借鉴宝贵经验,谋自身发展之路。
搜狐教育本期“智见”栏目对话英国国际贸易部教育技能司中国区主任刘静,畅谈“后疫情时代”给中英教育的在线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变化与合作契机。
搜狐教育:刘主任,很高兴您能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疫情以来,英国越来越受到中国留学生的青睐了,您能跟分析一下原因吗?
刘静:其实在疫情之前,英国也是我们中国留学生主要的留学选择地之一。如你所说,在最近很多次的市场调研里,英国确实成了很多留学生首选国家。总体来说,疫情对英国留学的影响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这对英国院校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
谈及背后原因,有外部因素,但也有英国教育本身的内部原因。外因是比较复杂的全球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些以前可能去别的国家的留学生可能会转而投向英国去学习,因为他们感觉英国整体的国家环境相对更安全一些,包括国家文化、教育等可能也更包容一些。内部因素是英国教育本身的一些因素,我们也做过留学生很多方面的调查,这里简单分享三个方面:
第一,英国教育本身具备较高的质量,在全球有非常高的认可度。比如,我们每年看到的全球排前100名大学,英国每年都会占到15%到20%。这个与美国相比,比例显得比较小,因为美国会占到30%以上。但反观两个国家的大学总数而言,英国有100多所大学,而美国有几千所大学。英国大学是数量这么少,却还有这么多学校排名全球前100,英国大学的教育高质量可略见一斑。
第二,更多是因为整体文化的大氛围。学生如果不去看看世界,怎么形成世界观,这点是对的。很多时候,孩子们去留学可能不是单纯为了教育本身,不是为了上一些课,可能是去体验一种文化,塑造自己的世界观,这可能在疫情之后会更加明显。英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比较开放包容的社会的氛围,在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如谦逊文化、尊重对方隐私等方面均会受中国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第三,英国政府、高校这两年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支持和服务,也让很多学生感到他们是被欢迎和支持的。比如,毕业后工作类签证等让孩子有更多的就业能力,这几个方面应该是英国留学生数量呈现不降返升趋势的原因。
搜狐教育:职业教育愈发被关注,请您简要介绍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以及有哪些值得国内借鉴的地方?
刘静:我们与国内相关主管机构一直在探讨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推动两个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英国的职业教育特色是一个以企业为主导,由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第三方的监管机构和颁证机构以及培训机构等六方合作,形成的一个有机的职业教育的生态循环的体系。
简单的说,这类似于我们国家倡导和发展的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它是一个从“产”出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来,带动整个教学课程的设置、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人才的证书的评估等的有机系统。我觉得这是首先值得借鉴的一点。
其次,职业教育体系和学术教育体系“互通”。英国职教分成一到八级,分得很细。很多职教知名的国家只分到三级、五级,比如德国。
英国的八级中的每一级都有一个学术教育方面的水平相对等。孩子在英国学职业教育达到一定水平,如类似我们的大专的水平,他就可以直接转到学术教育这个对等的水平,上一年多的课程就可转成本科或研究生,甚至博士。
英国职教有一个两边两条线可以随时互通的类似“立交桥”的发展体系,这点应也是我们国内一直想探索的,怎样能帮助孩子在技能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方面可以切换,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在线的职业教育,这是我们在疫情之后会探索更多的。很多职教机构会考虑职教课程未来能不做在线化,这点可能没有在实体学校那么简单,因为职教需要操作会比较多,特别是面对面的操作会。但英国职教在线化已经发展了多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搜狐教育:谈到职业教育,请您谈谈中英教育合作将在哪些领域加深合作。
刘静:相关合作已经包含很多方向了,未来会去探索更多的合作领域。首先,在政府对政府的层面,英国相关机构非常期待与中国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加强政策之间的对话,搭建利于两国教育领域顺畅交流的平台。
在市场领域,我们非常期待目前比较成熟的几个市场,包括国际学校市场、高等教育市场等,基于成熟市场的基础能在一些新的细分领域加强合作,如幼教市场,这个幼教不光是3-6岁幼儿园的幼教,还包括0-3岁的早期英语。在英国,早教是从1岁到6岁的,有一个比较大的跨度。在“二胎”全面放开的政策背景下,这个领域未来是会增长的。
在学校层面,我们虽然有很多国际学校,但还希望能助力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孩子的抗压能力,音乐、戏剧、舞蹈方面的创造力。
还有前面说的在线教育,以及支撑它发展的教育科技。总之,职教未来是中英教育合作的风口之一。
搜狐教育:疫情期间,“线下+线上”教育教学模式(OMO模式)发展得特别快,有观点认为OMO模式将成为常态,您是怎么看待的?
刘静:我赞同OMO模式成为新常态,不同专家会有更深层次的剖析。企业将产品彻底线上化,或是把一部分产品的教授方式的在线化,或仅把产品的推广方式、获客渠道线上化等,这或多或少地涉及其中的一个“O”,online的元素会体现在这个学校或公司的运营中。
OMO模式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只不过这两个“O”在每个企业、每个院校的运作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是完全线上,有些是坚守线下大本营,在一些方面(如市场推广)可能会建立一些线上元素。
搜狐教育:科技和教育不断融合是近年比较热得话题,未来教育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方向,在您看来,未来学校、未来教育将会呈现哪些特征?
刘静:我想从四个方面简单地分享一下个人看法:Teach、Learning、Platform、Skill——怎么教、怎么学,用什么平台学,学到什么样技能。
Teach。未来科技是要为教学服务的,能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去影响或主导教学。
英国很多教育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很多是老师出身的,是做教育出身的而不是做技术出身的,这背后也反映了英国教育科技的理念——教育是为主,科技为辅。
Learning。英国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Adaptive Learning”,就是自适应性的学习,孩子们可以通过XR,AR、VR、MR等各种“R”的手段调节学习的节奏,可以按照自己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的方式给自己定制的一种学习方式,未来的孩子有无限的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调节学习的选择。
Platform。在什么地方学的问题,我们提到的OMO模式是一种方式,孩子们除了线下面对面的教与学之外,可以选择手机学习,选择电脑学习,选择沉浸式学习等,他们有各种各样平台的方式,未来将是一个多样性的学习生态环境。
Skills。孩子需要学什么技能,未来是会变的,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变数的时代里,他们需要掌握的抗压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运用教育科技的能力(包括老师怎么运用教育科技去教孩子利用教育科技去学),等等。
对教育科技做独立性的有效评估,教育科技有多有效,怎么帮助教育本身等,这些是我们未来需要面对的。
搜狐教育:非常感谢您的分享,谢谢。
(关注“搜狐教育”获取更多教育信息,微信ID:sohujiaoyu。搜狐教育独家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若有意洽谈搜狐教育采访、合作等事宜,请发邮件至cpcedusohu@sohu-inc.com) |
|